解放军对台作战部队导弹升级,美国人感叹:东风17和东风26太多了
在美台军事勾结的大背景下,解放军的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一直被西方智库和情报机构所关注,而其中关于火箭军的一举一动都是最为敏感的。因为,从中美军事竞争的角度来看,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陆基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都是非对称打击武器,也被看成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的核心力量,这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又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和东风-26“关岛快递”。
近日,美国明德大学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的研究员埃弗莱斯号称发现了新情况:解放军原本装备近程地对地导弹的火箭军部队,正在距离台湾不远的基地大量部署东风-17中程导弹,此前该部部署的是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的短程导弹。这类导弹曾在几次台海军事危机过程中,发挥了快递打击的核心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解放军火箭军短程弹道导弹部队开始换装中程高超音速导弹,甚至是东风-26这样的中程导道导弹,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意图呢。
首先,火箭军的短程弹道导弹的作战需求正在下降,这是一个大环境。随着陆军部队装备远程火箭炮,空军的防区外打击火力的完善,对近程地对地导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这些作战部队就要想办法扩展其作战范围,因为他们原来的一分部作战任务完全可以交给兄弟部队来执行。
当然,这并不等于对台作部队的短程地对地战术导弹实力会下降,因为从作战需要来看地对地导弹作用仍然不可替代。我们只是让原来的部队拥有了更远的打击范围,突防能力更强的中程导弹而已。从对台作战的需要来看,地对地战术导弹用来攻击台军的坚固地堡,几乎是最保险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点。东风-17和东风-26都不是针对台军目标的,这也意味着台湾对岸的解放军一线火箭军部队正在获得新能力,将驻韩、驻日美军基地和舰艇都纳入打击范围。比如,简氏驻亚太陆战记者卡加勒认为,东风-17弹道导弹已逐步取代短程导弹。意味着解放军寻求获得打击西太平洋外国军事基地和舰队的能力。美国情报认为,东风-17的射程在1800-2500公里之间,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弹体弹道的不可以预测性,几乎美国在第一岛链军事基地的克星。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解放军的短程弹道导弹部队,原本主要用来对付台军坚固目标的,现在作战范围覆盖了驻日美军基地。
在美国人眼中,东风-17不止是可以打击固定目标,甚至还能打击水面目标,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解放军对美国航母和水面舰艇的非对称打击手段。
当然最为夸张的还是东风-26的大量部署。埃弗莱斯感叹称,“中国人打造了很多,我的意思是,产出了为数实在惊人的东风-26。”美国统计到,中国已经有7支火箭军旅都部署了东风-26,正在部署第8支。这些导弹如果只用来一打击美国航母,完全超标了,很显然瞄准的就是美国第二岛上的核心资产。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东风-26是一种核常兼备的弹道导弹,几乎就是印太美军的噩梦。
过去我们就说过,从中美军事竞争的角度来看,解放军火箭军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非对称打击力量,因为美军陆基弹道导弹领域的能力仍然为零。中国人拿仗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我们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将美军打残,就是最合理的选择。可以这么说,解放军正在通过备战的方式让美军知难而退,解放军火箭军的发展趋势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