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悬疑】《羲和母仪》(四)
随着这“女首领”将这句话说出口,我知道重头戏就要来了,赶紧扭头看向老包,用急促的眼神询问着他应该怎么回答。
但老包看不见我似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机器人那柔情绰态的脸上,而后缓缓从兜里摸出一根火柴衔在嘴里,缓缓点了点头,缓缓地说了句,“想说就说吧,我们洗耳恭听。”
“女首领”哈哈一笑,但并没有急着讲袭击科学家的事,而是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
一切还是要从那块研究所发现的石碑说起。

石碑的碑文是用全宇宙亘古不变的语言——“数学语言”所撰写,因此有一定基础的智慧文明可以翻译出其结果。
但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与其说是石碑,不如说是一个古老火星文明的“墓碑”。
上面完整记录了一场毁灭文明的灾难,而这个灾难的核心围绕着一个数字——精细结构常数α!
α=e*2/(4πε0cħ)(其中e是电子的电荷,ε0 是真空介电常数, ħ是约化普朗克常数,c 是真空中的光速)。
这曾是人类文明许多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称为“精细结构常数”,亦是出现在众多物理公式中的一个无量纲数。
与其他具有与之相关单位的常数不同,α是一个真正的无量纲常数,这意味着它只是一个纯数,没有任何单位与它相关联。

如果以每秒米,每年英尺,每小时英里数或任何其他单位测量光速可能会有所不同,则α始终具有相同的值。
因此,它被认为是描述我们宇宙的基本常数之一。
来自超遥远类星体的光提供了宇宙实验室,不仅可以通过α测量沿途遇到的气体云,还可以测量在星系团,星系与细丝外面包含温热等离子体的星系间介质。
由于发射或吸收线的确切性质取决于精细结构常数,因此这也是探测宇宙中精细结构常数的时间或空间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称之为“精细结构”,是因为它就像是被“精细”设计出来似的,精细到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复杂的生命结构就无法出现。
地球的科学家在此前求得了这α的分母为复杂冗长的137.035999。
然而,碑文却讲述了另一个事实—宇宙高深莫测,α的分母正解即为137(它们的文明千百年的计算结果)。
但就是那小数点后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系列“数”的改变,却造就了如今的生命形态。
生命想要进化出复杂的结构,需要DNA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来保存遗传信息。
若精细结构常数为1/137的话——物理方面会导致电磁力微观尺度下的对称破缺增大;化学方面分子间化学键的稳定性下降;生物方面导致DNA频繁突变而无法稳定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
因此,在分母为137的数值下,生命只能以携带少量遗传信息、且基因突变率高的单细胞的形式存在——这也是为何宇宙冰清水冷,死气沉沉的原因所在。
但宇宙就是喜欢制造绝望,却又留下希望。

宇宙个别区域的精细结构常数α不知因为什么出现了细微改变,如水中不知何时冒出的气泡,地球翻译为“精细泡沫”。
每个空泡都有着不同的数值,尺度可以小到原子尺寸,也可以大到星系尺寸,太阳系就是一个大尺度的“精细空泡”。
可悲的是,那个文明发现这一切时,太阳系即将告别这万中无一的幸运。
今时今日。地球文明仍尚未达到I型文明,顶多是0.85型文明,而那个文明早已达到II型文明。在它们大规模移民火星时,人类只是在洞穴荒野为发现火的作用而不再需要茹毛饮血,因此沾沾自喜的原始社会时期……
它们为了面对这个浩劫,制定了一些自救计划,然而却在计划尚未来得及完全实施,他们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便已在恐惧与悲观的侵袭下自我崩溃……

最终,一场毁灭火星移民文明的内战爆发,幸存部落用了末日下的最后一丝力量留下那块“墓碑”后,便在这场精细常数灾难中黯然落幕……
听到这里,我想起刚才视频里的那句“诅咒”,连忙问人类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女首领”点点头,说那个火星移民文明毁灭后,太阳系在地球年2万年前的新生代便进入了这个“精细空泡”期,而此刻,即将到达边缘。
“不好意思,恕我冒昧……我现在倒有个紧要的问题——“首领”,您又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