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川资讯 | 姐弟恋题材剧集:多样化的体验和审美观察是爆火的原因
姐弟恋题材存在于影视市场存在已久,只是,此前大多停留在苦情年代剧和剧中副CP里,充当着调味菜,起辅助作用。然而,随着社会风向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姐弟恋题材自2020年起呈现井喷之势,或作为主菜开辟赛道,或作为主线的重要部分催动数据生长。

2020年,《下一站是幸福》在春节档横扫四方,卷走金鹰奖项。《下一站是幸福》播出未到一个月,全平台热搜高达189个,平均收视率达1.63%,在各大数据排行榜一直排名前列。此后的姐弟恋题材进入爆发期,《理智派生活》、《爱情而已》都掀起了不小的水花,最近《做自己的光》也正在热播。首先是新鲜感,姐弟恋题材相对于传统的同龄恋情来说,更加新颖独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观众对不同的恋爱模式和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好奇心。

其次是情感反差。一方面,差异年龄的两个人在感情上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对抗困难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感到振奋;另一方面,年龄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成熟度,因此,观众可以在情感上看到不同角度的碰撞和协调。现如今的姐弟恋题材剧男女攻势往往相反,姐姐清醒自持,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剂,弟弟若不主动注定没有结果,《下一站是幸福》《理智派生活》《爱情而已》《做自己的光》中的主CP皆是此类走向。
第三是角色迷恋,对于观众而言,姐弟恋题材中的男性角色通常是年轻帅气、活力四溢,有别于传统的成熟男性角色,这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和恋爱期待。而女性角色则展现了成熟女性的魅力和温柔,这也触动了一些年轻男性观众的心弦。中小成本剧《原来是老师啊!》中的绅士化弟弟和撩而不自知的姐姐构筑出的暧昧氛围感,让该cp的视频走红网络,其中一条视频在抖音点赞数超30万。

最后是姐弟恋题材突破传统恋爱观念的加成。姐弟恋题材打破了对年龄差异的偏见和社会规范,让观众对于爱情的定义和女性价值有了更多的开放和包容。这种突破传统的观念也能引发对于自身恋爱的思考和反思。比如《我的男孩》,男女主相差10岁,男主的家人认为女主“可耻”“老牛吃嫩草”,但剧中男主的舅舅交过小他20岁的女友,家人并没有持反对态度。这背后其实是传统男权社会的因袭规定,女性的主要价值被认定为存在于家庭内部。而经典台剧《败犬女王》则是狠狠地反击了这一陈腔旧调,表达出了“爱要勇敢”理念,同时表达女性的价值并不只有生育。
综合市场各方数据考量,姐弟恋题材确实已至风口,广阔的沃土待以开发。多部姐弟恋题材作品也印证了创作市场在向好发展,但以更长远的经济角度来考察,其变现的上限,决定了该题材的探索期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姐弟恋题材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既因为它有以上多方面的吸引力,也因为这一题材遵循了生活常理,塑造出另类的清新感和陪伴感。这种多样化的体验和审美观察让姐弟恋题材成为了当前流行的恋爱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