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警惕!国内两地发现4病例,疾控部门发布重要提醒

2023-06-12 13:53 作者:CCMTV临床频道  | 我要投稿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发布,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2023年6月6日晚,据北京疾控消息,近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病例发现后,两地专业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在今年5月11日,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防控工作已结束。


面对猴痘

公众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猴痘?


01、猴痘病毒

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02、传播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男男性行为等),尤其是直接接触了患者疱疹和破损皮肤。


主要感染的方式包括:


  • 触摸、亲吻、性交/肛交等亲密行为造成的粘膜或皮肤直接接触;

  • 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造成的飞沫传播;

  • 一个或多个伴侣发生性关系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 被猴痘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抓伤,食用感染动物肉时可能发生传播。

  • 猴痘病毒也可能会通过接触污染物品被感染。

  • 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03、潜伏期

一般是5-21天,多为6-13天。



04、流行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彩色透射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图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感染猴痘后有什么症状?

以下是猴痘病例最常见的症状:

  • 任何部位皮疹(占80.8%)

  • 发热(59.2%)

  • 全身性皮疹(47.5%)

  • 生殖器皮疹(44.1%)

  • 头痛(31.0%)

  • 任何部位淋巴结肿大(29.2%)

  • 肌肉酸痛(28.2%)

  • 全身淋巴结肿大(22.1%)

  • 乏力(19.3%)

  • 局部淋巴结肿大(18.9%)

  • 咽喉痛(14.1%)


此波猴痘疫情呈现出非典型临床表现,如疲劳和发热等前驱症状不明显,男男性行为者中的生殖器官皮疹、肛门溃疡等多部位皮肤病变。


在此提醒:

预防感染猴痘

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

请不要与有症状者密切接触


▽普通居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居民不必过度惊慌。同样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在此建议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提升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若发生高危行为、接触高危人群或可疑动物后,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





警惕!国内两地发现4病例,疾控部门发布重要提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