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试-1
MBTI对我来说已经没用了。 每一种人格类型我都有核心矛盾在里面。以为是INTP但是逻辑思维真的很差,看到一个苹果并不会抽象出红色,本能地会想到苹果树,然后牛顿,然后这个故事是骗人的,然后整个人类历史基本都可以套用这个框架……我想说的是历史上的人也是人,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脑子里历史人物就只是几个故事,几个标签的集合,这明显有问题。 …… INTP会这样想吗?Ti主导的人不会这么武断吧,可我认为自己一时想出来的东西就是真理。 INFP其实会这么想,但这里有逻辑上的矛盾:MBTI基于基因,而价值观基于后天的信息输入,所以INFP坚持价值观这一点本身就有问题。 说到底荣格这一套本身就没有什么理论支撑。 如果这真的是一套可用的体系,就不会被这群人拿去跟占卜星座混在一起了,就像不会有人把量子力学跟占卜放在一起一样。 而且所谓的偏好也挺搞的,今天我看到苹果想到了苹果树,这并不Ti,但明天我看到苹果就有可能想到甜味,后天有可能是红色。 从中能看出什么偏好?跟我当时的脑波状态,激素水平,精力,知识量等等都有关系,变量太多了,不可能简单的两种偏好就能概括所有人的功能。 哪怕你说,我的这种质疑也很Ti,但我的质疑背后根本就没什么逻辑。 我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人格基于基因跟后天经历两种因素,而且占比接近五五开。 就像动物园的老虎,食肉动物这一点不会改变,但是对人类的攻击性,以及捕食本能是可以改变的。 重要的是找到那些不变的东西。 感受是不会骗人的,哪怕在MBTI的定义下我偏向INXP,但说实话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让我觉得累的要死。 我是为了能活的轻松舒适一点,才了解MBTI的,结果没用啊,这一整套体系,从最底层开始就不对,哪怕确实有人能稳定对上,但在我,用不了就是用不了。 而且我自己那一套分层体系比这个好用: 一个人的人格=基因*环境 一个人的人格体现在决策与行为。 而决策与行为的原因又可以反过来分层: 基因层 激素层 神经元层 还是苹果的例子,我联想到苹果树,出现在我脑子里的画面是书上的插图,那张图里面有牛顿。这个过程就是纯粹发生在神经元层,只基于我的经历或知识。 如果当时我饿了,我可能就会联想到苹果派,因为能天使喜欢苹果派,我喜欢能天使。这里就在经历的基础上有了激素层的加入,还有一些基因层。 总之就是说,虽然这一套不能定义我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可以明确分析出行为的原因。 而且更关键的是,每一层都有对应的物理对象,也就是说最终可以用更稳固的物理来解释人的行为,而不是一套空想理论。 尽管我物理学的一般,而且物理也有空中楼阁的部分,但它依旧是极度稳固的。 MBTI还有一大堆问题,我都懒得提出质疑,比如去分析动漫角色的人格…… 比如用这一套去定义别人,首先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一个面,其次人与人的差别真的很大,别人的人格是一个黑盒,你只能通过输入输出来逐渐还原盒子里的东西。 但谁也不能保证黑盒里面是一只猫或一只狗,有可能里面还是一个盒子…… 结论就是,MBTI吧。图一乐是真的挺乐,认真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