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迷惑行为:D日前德军装甲部队摊煎饼和自食恶果(2)最离谱的帝国师

2023-03-13 17:52 作者:盖昭襄王  | 我要投稿

本文全长约4900字。本系列旨在把自己课内做的文章挖出来的料发出来。其实诺曼底战役前西线德军装甲单位部署之差劲真的不是常人难以理解也是依托答辩了!本文文风偏向玩梗幽默风格,但不是没料,所以请一些不懂的文明用语的看完文再加以评论。

    前言,帝国师在东线与西调

WSS帝国装甲师,他的前身特别机动部队的专业程度、素质强于警卫旗队和骷髅队,是WSS初期几个师中最专业的一个。1943年初完成整编后,作为特殊的不亚于装甲师强力的装甲掷弹兵师发往东线。和WSS1\3两个怪胎土豪装甲掷弹兵师一起参加了第三次哈尔科夫会战,稳住了南线德军的崩溃态势。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该师隶属SS第2装甲军,先参加了堡垒行动(该师实力详见:堡垒草草,库尔斯克战役前德军的装甲部队(1)东线德军(敲开地狱之门第100期)),后又投入米乌斯河方向的反击战,并且在第四次哈尔科夫会战中取得出色表现,还成为了最早带着自己豹营参战的装甲师之一(也因此在库战结束后的8月31日该师还保有过200辆坦克/突击炮,可见库战德军并未惨到全员打光的地步)。随后该师又参加了日托米尔附近的反击战。

由于损耗严重。12月17日帝国师主力调回东普鲁士休整,留下了一个战斗群(下辖一个二营制装甲掷弹兵团、一个小编制装甲营,一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外加一个装甲侦察连,一个工兵连,一个防空连,一个重武器连,一个突击炮连以及一个通讯连和一些后勤单位,实力是缩水三分之一左右到旅级的装甲师)。帝国战斗群一直在东线持续作战直到胡贝口袋战役突围后的4月底才撤离东线返回西欧与帝国师主力合并归建。

1944年2月、3月,帝国师由东普鲁士调往法国波尔多地区(此地区虽然没有之后远离法国北部,但也是盟军不可能登陆的地方),准备为重回东线进行训练(帝国师战史如此,但是这段脑回路有点清奇,在东线用那你还不留在东普鲁士?)在帝国装甲战斗群撤回前,训练无法有效开展。

如图,波尔多的大致位置,将一个主力装甲师放在这个位置除了卡bug,防西班牙人反水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意义。盟军不可能走大几百km水路绕路登波尔多来反攻,这不利于补给和适应。而且无论盟军过地中海登陆法国东南部还是诺曼底那种北部沿海,盟军空军严重干扰铁路线的情况下帝国师的位置都来不及及时到位反应,如果走陆路,大几百km这个距离摩托化行军是要死人的。

    招连连:部署位置图卢兹

4月9/10日,帝国师梅开二度奉命调往了图卢兹蒙托邦地区,这一部署,德西线指挥部的解释是从战略上考虑,将帝国师调往地中海战区以预防盟军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这个位置,距离诺曼底车程约800km(你看他说给地中海用最后还是去了诺曼底),距离1944年8月15日盟军龙骑兵行动实际登陆地区圣拉法尔至土伦一线车程350-450km左右.......

懒得找别的了,请随便凑合看一下这个位置有多离谱

这个部署,能干啥?无论支援法国北部还是南部,这个糟糕的位置等帝国师舟车劳顿顶着空袭,铁路线崩溃,长距离行军的以劳待逸行军到了战场,滩头因为望眼欲穿等待援军而成了公共WC了!

对于这个人类迷惑行为部署,除了不太靠谱的给地中海战区做预备外,防止补充阿尔萨斯洛林人整活,探头反击还是内陆反击以及招致的xtl分权行为以及XTL本身就不太靠谱的部署有关。

这其中可能还与帝国师的补充兵员中有相当一批是来自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日耳曼裔有关。他们有些人对法国更有祖国认同,并且擅长说法语。很多这样的补充兵没有学过德语但是精通法语,在波尔多时便当地人打成一片,更有甚者跟法国抵抗组织牵桥搭线。(所以说,难道是因为图卢兹交通不便所以说把装甲师调走防止这些兵员不靠谱跑路或者跟抵抗组织接触吗?)

    犹豫不决:滩头反击还是内陆反击(乳古警告)

在诺曼底战役前,西线指挥部内部就如何使用装甲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西线指挥部指挥官龙德施泰特、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等没跟40年后盟军交过手的指挥官坚持认为德军应当在内陆展开反击;而长期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跟盟军交手的隆美尔坚持认为应当进行滩头反击。

虽然古德里安多次指责奥谍听了隆美尔的话,但实际上,XTL在法国德军装甲预备队部署上尝了一块,故意的给双方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管辖权都保留了一份。

古德里安回忆录这段关于装甲师具体分到谁手里说的不太全,不太准确,但实际上XTL是将装甲预备队分别分给了支持滩头反击的隆美尔B集团军群,支持内陆反击的西线指挥部和西线装甲集群以及XTL自己直接管辖的三部分。这一部署颇有些权衡和事老之意,但毋庸置疑的贻害无穷。帝国师调到图卢兹可能也与这种权衡相关。从下图中我们也能看到西线德军装甲预备队的部署位置有多依托答了.......

一希整活,累死千军也!11、wss2装以及wss17装甲掷弹兵师,警卫旗队的部署位置对于预防盟军登陆来说,基本都是昏得出奇的俗手……与围棋相反,但是这个舍本逐末就好比初学者或小孩子下围棋,布局阶段一个角不占,在天元附近用走四子的废步来做一个眼……最后你做了10目人家盘活了三个角……

    漫漫增援路


帝国师在D日第二天的6月7日,受命前往图勒地区,进行反游击作战(DR师内心:反游击你找装甲师……你怎么不找物管啊?凭什么让装甲师关窗啊?OKW哈密瓜丝)师长兰姆丁申请用火车转运履带式车辆,但是遭到了拒绝,这段行军对于履带式载具宝贵的摩托小时将是不值当的无畏损耗。在6月12日完成了蒂勒附近的任务后(我只能说建议自己翻那两个事,双方都不干净的一批),帝国师受命前往诺曼底前线,这一段路程大约500多km……很显然,这个位置对于前往诺曼底前线来说一样并不好。

DR师的SS第4装甲掷弹兵团(辖1营、spw化的3营,团部,团通信排以及团直属的13-16连,但是缺2营)一路上作为开路先锋,6月12日出发,14日还没完全到达集结点就被盟军战斗轰炸机恶心了一波,被击毁16辆卡车(kstn1114(fg)编制里一个摩托化装甲掷弹兵连14辆卡车,一次轰炸干掉一个连多的卡车啊!)

而装甲师的坦克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wss第2装甲团因为等火车头足足呆在原地耗了4天,6月11日抵达卢瓦尔河时发现当地只有一条单轨铁路可用,等帝国师应该铁路运输的单位到达战场时已经是6月23日,原本5天的路程浪费了足足17天!所以引出一个新的话题,你还觉得帝国师最糟糕的负面影响是缺乏机动车而已嘛?

这一糟糕的位置和拉垮的铁路运输导致直到6月30日,帝国师仍然有两个装甲掷弹兵营和个把连留在原驻地不能开拔。这会儿仅美国第1集团军都送上去14个齐装满员高机动力的步兵师外加装甲师了,每天盟军都可以运输6万吨物资上岸……(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古德里安他们反对滩头反击, 想放进内陆打反击这件事有多不靠谱)


    缺机动车是帝国最糟糕的负面影响吗?

帝国师痛苦的驰援路以及缺乏机动车是否是帝国师并未能打出坦克突击炮齐全,spw基本满编而且员额近2万人的强装甲师最大的负面影响因素呢?没有足够的机动车就不是一个有战斗力的了吗。

缺乏机动车肯定对装甲师战力有着负面影响,但就帝国师来说他还能好!根据泽特林的诺曼底1944一书,5月15日时,帝国尚保有1821辆卡车而缺1974辆卡车(见文末图1)。其他一些书中也提到帝国师需要3000辆卡车。不过帝国师的可动卡车数字有些难看,6月1日仅有617辆当然泽特林还说了一句,余下的卡车在维修(一些人那这一点说帝国师机动车多垃圾,那是真的书只读了一半,见图2)。而参战一段时间有了自然损耗后的7月1日时可动卡车则为768辆,还是不多(但是比参战前甚至可动卡车多了151辆,这很有说道)。

随着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开始了向诺曼底增援的行动。帝国师此时有缺乏机动车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影响帝国师前进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帝国师部署位置实在是距离前线较远,无法及时支援。这一点在一些细节也能看出端倪。

比如7月1日帝国师指挥部上报提到:“On 1 July the dvsonal command reported that due to the shortage of motor vehcles (partcularly prme movers) the combat power of the divison was consoldated nto only one armored battle group (Pz.Kpf.Gr.).Sixty percent of the vehicles broke down during the march towards Tulle area.”也就是说该师百分之60的载具在6月前往图勒地区时毁坏(见图3)。有人说载具这些都是包括坦克,但是即使假定该师只有600-1000辆卡车,那200辆以下的坦克也很难做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何况该师还有200余sdkfz251.除此以外,该师的主要的履带式车辆根本就不是从图卢兹蒙托邦开到蒂勒再前往诺曼底.......

除此以外,帝国师在开往蒂勒途中便开始不地道的征用民用车辆,而且别忘了帝国师拥有200多辆spw,这就意味着侦察营大部,一个装甲掷弹兵营,一个工兵连以及一些其他需要卡车的单位不那么需要卡车了。

而且,影响帝国师参战的最关键因素是距离太远,500-800km的行军以二战的水平本不应该采取摩托化行军,尽力采取铁路运输,然而铁路运输一塌糊涂,磨磨蹭蹭……

归根结底,帝国师此次行军,是被垃圾的部署位置坑了,到哪里都远,都来不及……给你齐全的摩托化载具,顶轰炸走这么远中途还有游击队,能好才怪……

图1

图2

图3


    对比东线同僚

首先,东线同僚500km左右的行程,哪怕机动力很高,条件允许也必然坐火车而不是傻呵呵磨损车辆,比如巴格拉季昂行动中,6月25日时第5装甲师从科韦利到鲍里索夫大约321英里(516km路)人家就坐的火车。虽然路上也有游击队不断破坏铁路和vvs的袭击,但是27日中午第一批部队就到达鲍里索夫下车了。该师最后到达的的下车稍微麻烦一些的第31装甲团1营的豹式坦克与28日夜间下车,29日既投入战斗……跟第5装甲师差不多经历的505重装甲营6月24日上车,尽管运输途中遭到空袭,25-26日就下车准备参战了,27日装备到齐同时参战并宣称击毁16辆苏军坦克。也没有虎式在运输时被VVS炸毁的记录(整个505营就没有过被vvs的飞机击毁虎式的记录,在诺曼底被炸掉炸伤10辆以上大猫的503营哭晕在厕所)500km的路,5装铁路才花了3/4天,而帝国师800km路铁路运输,还不一定有5装走铁路的多的情况下花了足足17天啊?!?

要知道第5装甲师是一个跟帝国师类似的坦克spw基本满编(不过该师的四号豹子加起来没有帝国师多,也没有一个40多车营的突击炮,afv还是没有帝国师强啊!),而且机动力比帝国师高得多,同样遭遇空袭,500多km运输路程,为啥帝国师要不坐不了火车,要不坐火车的齁鼻慢?


帝国师6-700战备卡车就被称为机动力低,那么我们来看看惨兮兮的某东线同僚,德第7装甲师,6月1日,德7装仅保有编制中770辆越野卡车中的91辆(战备72),922辆普通卡车中的324辆(241辆战备)。要帝国师只看战备617多卡车很惨的话,7装这313辆卡车像话吗?然后如上图,德第7装甲师7月2日从利沃夫附近出发走铁路运输,6日主力到达利达市,全程比5装多一点550km以上,但人家只花4天,而只有部分单位走火车的帝国师仅上火车的这批花了17天……
    小结

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军部分装甲师部署位置过于分散,对德军防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亚于盟军战术欺骗的效果。东线德军装甲师在500km距离无论机动力强的5装还是机动力稀巴烂的7装都能在3-5天时间运输到位。而帝国师用了足足17天!半个月的时间才把师内部分需要铁路运输的单位送到位。这足以作为44年西线德军生存环境远远不如东线德军的例证之一!德军一些西线失败也是因为还抱着东线经验轻敌,反而被现实的惨败无情的打脸了。很多东线德军指挥官如贝克、巴尔克都因此吃了亏(反而是因为自己老部队丢在斯大林格勒的心气不傲的胡贝在西线西西里岛战役吃得开).......想必okw怎么也想不到在西线运输一个装甲师长距离到前线要这么慢和困难,而以铁路不同轨等臭名昭著的原因闻名的东线烂铁路效率在整合后反而比挨炸挨搞枢纽一度瘫痪的法国境内铁路高......这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所谓的东线德军后勤噩梦养不起部队的说法不那么可靠。当然这也不是多踩谁捧谁。毕竟盟军有那个丧心病狂的物质优势嘛.......VVS毕竟起点低还没啥战略轰炸能力.......仓促应战素质也会差一些嘛.......所以不要苛求或苛责他们能把5、7装的铁路运输搞心态瘫痪到5天路程半个多月才走完。

德军攒起来44年最好的一系列装甲预备队的牌很戏剧性的在一定程度上砸在了德军高层错乱的指挥和XTL的整活儿上。当然这不是最后的预备队,整活儿也不是最后一次233333.......

1944年8月,摩尔坦,lssah师损失的豹子和sdkfz251(没找到太好的dr师的图抱歉)


人类迷惑行为:D日前德军装甲部队摊煎饼和自食恶果(2)最离谱的帝国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