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一学习就容易情绪激动、做“鬼脸”、小动作多,是不是故意躲避学习?

2023-02-22 10:29 作者:粤儿悦康  | 我要投稿

孩子的异常行为都是在提醒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次一叫她学习就这样,在那里动来动去的,要么做“鬼脸”,本来学习成绩不好,看到她这副样子就更生气了,就是不想学习,故意装的样子!”

 

家长带着孩子来检查,一进门怒不可赦的数落孩子的罪名,孩子缩在一旁不敢说话,主任和孩子慢慢的沟通,又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诊断为抽动症。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施加压力,却没有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孩子出现行为异常时,还以为孩子在逃避学习。很多时候压力太大,会给孩子造成太多的心理负担,扰乱孩子的身心健康。

 

 

1.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精神障碍疾病,表现为多个部位的不由自主的突然抽动伴随发声抽动,例如尖叫、模仿动物声音或者污言秽语。

 

这类病症的患儿智力正常,但是会影响学习、日常行为、社交甚至是心理情绪,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很多抽动症孩子往往会感到自卑,无法正常交友,自信心下降,甚至不敢出门,害怕看到别人诧异的眼光。

 

 

2.抽动症形成的原因?

目前医学上关于抽动症的引发原因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很有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

 

喜欢玩刺激的手机或电脑游戏,引起情绪波动大

 

儿童自身的不良心理和情绪,过于追求完美

 

不良的环境因素,如单亲家庭,或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喜欢喝兴奋性饮料,如茶,咖啡,喜欢吃巧克力等,容易刺激大脑神经

 


3.抽动症该如何治疗?

抽动症作为一种慢性精神障碍,越早发现越早进行干预,症状会慢慢消失,越晚治疗,孩子在这个发病的过程中,身心都会受到一定损伤,尤其会诱发不良情绪。作为父母,我们是可以在生活上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确诊抽动症后,及时告诉老师,需要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正确教导,做到对患儿不歧视、也不过分关注,当作普通孩子去对待,缓解孩子内心的紧张情绪。

 

少给患儿吃喝刺激性食物,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保持营养均衡,不玩刺激性游戏,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

 

抽动症可以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抽动症,学会处理遇到的问题,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等;
 

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在阻止病情发展的同时,采用行为治疗对抽动症患儿进行训练,改善抽动症状,提升自身能力,正视抽动症。

 

当孩子确诊抽动症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疏忽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了,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沐浴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当然家长也不要过分着急,找对方法去治疗,孩子的情况自然会越来越好。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孩子一学习就容易情绪激动、做“鬼脸”、小动作多,是不是故意躲避学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