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融合和中央集权

2023-03-17 18:53 作者:心之易道  | 我要投稿

我们阅读中国历史,很主观,就会以【汉族】为正统,然后为汉民族忧虑和欣喜。 当没有问题,也是多数人的历史观。 但是如果客观的阅读中国历史,我们的历史是有很多纬度和视角的,两宋时期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政权都是我们的历史,包括大辽契丹,大金女真,西夏党项,还有吐蕃,甚至那个时候的南越,其实也是没有脱离我民族,只是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侵害是实实在在存在几千年的矛盾,我们都以汉唐盛世来形容辉煌,其实这两个时期也都是在解决游牧(渔猎)民族跟农耕文明的共处问题,得到了解决,汉武帝的逐走匈奴,匈奴绝大多数后来也成为我们的少数民族,草原由匈奴一家独大变成了鲜卑人为主,多个少数民族共生环境,而演变到【鲜卑入汉】以后,也就是游牧民族接受农耕文明的文化,先是主动要求融合以后,我们的中华文明,才是真正进入辉煌和决定性的发展以及壮大,从北魏到隋唐,这是民族融合带来的红利。 所以,大汉的辉煌,由东周,到秦汉几百年乱世,也就是民族融合以及国家民族兼并,产生的文化交流以及形成的共主的意识形态,中央集权制成为我们的民族最大收益,也就是以此区别于世界所有国家民族,至今也是这样。包括大唐的辉煌,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乱世,也就是民族融合,最后大一统的多民族融合国家,将游牧和农耕再度合并,形成国家意识形态,然而,民族融合所需的时间往往超过五百年,比如匈奴,鲜卑羯羌氐等等,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在北魏拓跋宏的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形式上完成,最后彻底将北魏融合入汉民族,也是继续延续很多年,当游牧汉化后,确实是如同所说,丧失了苦寒之地的生活意愿,放弃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那么,战斗力自然降低,当年北魏武帝拓跋焘称柔然为【蠕蠕】,被打成渣渣,屡败屡战,然而柔然演化分裂,一部成为室韦,蒙兀室韦就是柔然的后人,他们因为远离汉化,一直在苦寒之地坚守生存方式和生活习俗,到了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后,随着党项契丹女真的相继崛起,他们也成为草原霸主,只是汉化后的大金,不希望他们强大,奴役他们,所以产生仇恨,最后蒙古彻底觉醒。 历史的演变就是这样,我们的中华文明发展,是一直持续的,民族融合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形式主体再现,是相继而又互相影响的,在民族大融合时期,世道混乱,但是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大一统中央集权制,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首先,都是接受以汉民族价值观来最终目的完成,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形成后,其实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消化期,如上所说,民族大融合,大约需要三百年完成形式和生活习惯统一,五百年完成主体认同融合,而蒙古彻底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从入主中原一直到满清时期,乾隆完成的消灭准噶尔汗国。历史发展往往是曲线向上,以不同方式持续发展,或者是盛世家园方式,或者是民族大融合方式,最后,到了今天,我们的国家,坚定而团结的以【中央集权制】形式管理模式存在于世,地方政权绝对服从管理和各民族大团结,以汉民族为主体的认同感,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需要几百年的融合,才能完成的。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政体,他们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民族融合】的问题的,所以世界基本都是散装的,都是宣传单一民族的所谓的【优越性】,自主不自主的排斥甚至敌视民族融合,而完成不了民族融合,也就是原地踏步式的发展模式,永远处于狭隘的种姓认同阶段。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融合和中央集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