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五):勤奋即灵感?如何激发设计的灵感?

特别声明:本文系UP主原创文章,现上传分享供大家品鉴。
关于设计的灵感,我有话说。
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告诉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就要多看多实践。专业老师也教导我们的学子,要多看案例和别人的图纸,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我们的水平。
但是我有在想,我们看过了这么的案例和优秀的作品以后,却对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多大的借鉴之处。
有时候甚至被这些所谓的理论和风格所混淆和桎梏,最后做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伦不类。
【壹】
你曾经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每天在公众号上看了一系列作品和前沿的设计案例,零散没有秩序,最后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积累下来。
想做某种效果图的时候,脑子里便会想起自己曾在哪里见过某种类似的作品,却记不得具体的样子,想再去看的时候又找不到在什么地方。
自己有时候会冒出一些小的想法或者思考,可是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想回忆起来的时候就再也想不起来。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
平时自己积累了很多软件学习的视频和素材,看到朋友圈有人发资源分享链接的时候自己也想存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但最终的情况就是,这些辛苦搜集的资源就让他们放在了百度云盘里头不闻不问了。
专业学习不同于看散文小说,要求看到的和学到的东西得学以致用。
小说看完了就看完了,看的过程是享受和愉悦的,但专业的学习往往是枯燥的,有些东西看过之后不一定会记住。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让自己这些所见所想学以致用呢?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关于灵感,我想到了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勤奋即灵感”。
学习需要勤奋,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不止于学习,在工作和其他行业当中也是如此。
但是,我们也得时刻提醒自己,光靠勤奋是不够的,还得思考,切记不能盲目的勤奋。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的能力比勤奋学习更为重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里学习的方法不是要你投机倒把、偷工减料,而是一种提高效率方便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曾经有人问过我,怎么你总是有东西可写,而且写的内容也很充实。
其实,我从大一伊始就开始了一个长远的写作计划。
在我看过的每篇文章或资讯中,一旦见到那些感人肺腑或能够引起我内心共鸣的话的时候,我会有意识的把他们摘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地建立不同的文件夹。
以后一旦再看到相似的语句就会移入对应的文件中,如果出现了新的类别就另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为我写作的时候提供引用的素材,很便捷也不会容易忘记。
当然,这还只是基本操作,有输出就得有输入嘛,所以还得多看东西。
这样一来就回到了本文最初所提到的那些情况来了,多看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得思考!
你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和思考这些你所看到的东西,切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会。换位思考很重要,假如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贰】
在别人看来,一谈到设计或者设计师,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创意、想法、灵感等。
但是作为设计师,这些创意和创意都是本来就存在大脑中的吗?显然不是。
我认为这些创意的来源不是与身俱来的,虽存在天赋一说,但是对于一般人的来说,这些想法不过是将现有的和旧的方法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和重复使用。
所以,积累和多看多见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想法和灵感的来源就是平时的积累,积累得越多,设计知识就越丰富,创意和想法也就越多。
之前看过一篇推文,里边讲到了什么是设计知识,它给出的总结是四个词语:资源,常识,方法,思维。
这些点恰好与我的思考不谋而合,其中我更看重是后面两个词语。
因为资源和常识是已经确定了的相对固定的知识,比如什么叫勾股定理,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等。
但是,设计方法和和思维就不能一概而论了,相比之下,它们是活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的适配、修改等。比如什么是“暧昧的秩序”。什么是人性场所、什么是交往空间,什么是“少即是多”等。
在前面的四话中,我有提到过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是注重设计的表现方式还是设计的思维内核,还是两者兼备。
昨天恰好在雅各布斯写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事物的表象和其运作的方式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这种现象没有比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


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象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这样的做法是无效且徒劳的。

其中还有一句说得更为贴切:把追求事物的外表作为首要目的或主要内容,除了制造麻烦,别的什么也做不成。

现在越发觉得内涵比外表重要了,不仅是设计,生活当中也是,比如说恋爱。
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那种酷炫的效果图看上去确实很让人歆羡,但我觉得一件好的作品或设计,它的内核才是整个作品的灵魂。
之前看过一篇推文,大概讲的是俄罗斯退役的一艘核潜艇需要改造,向社会各界进行招标。
推文中分别列举出来了几种优秀设计作品,但最终中标的那个方案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酷炫和标新立异。
但是,人家却给这艘潜艇赋予一个很好的寓意,没记错的话,就是让时间去见证和改变。
当时我的总结是:做设计一定得有一个灵魂或者主题思想,讲好故事也是一种不错的表现方式。
此话就讲到这里,希望能够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2018.7.16凌晨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阅读UP的其它文章请关注个人公众号——【三炮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