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子》什么是“得一”?

2022-05-24 07:01 作者:至虚  | 我要投稿

老子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谓天毋以清将恐裂,谓地毋以宁将恐发,谓神毋以灵将恐歇,谓谷毋以盈将恐竭,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为本与基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想要理解老子这段话在说什么,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得一”;想要弄明白什么是“得一”,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一”

        “一”这个字,代表的是:统一、整体的意思,与之对应的“二”、“三”则代表:分裂、分别的意思。

        比如把一棵树看作整体,那么这颗树就是“”,而把树分成树根、树冠,就是分别后的局部,就是“”。当然还可以继续分成枝、叶、花、果等更细的部分,但“二”是分别的基础,也就是分别的最少单位,所以“二”就是代指了所有的分别。

        那什么是“得一”呢?就是明白了花、果、枝、叶四者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是有一个更大多整体“树”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花朵如何才能盛开?需要根茎叶共同完成,如果只在花朵上下功夫是不行的,因为“花”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它只是“树”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局部。这个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了,就可以理解老子上面那段话在说什么了。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理解了什么是整体,所以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获得高贵的地位。侯王的高贵并不是侯王靠自己得来的,而是靠下面人民的支持拥戴得来的。就是说他的高贵,是由底层人民支撑起来的。就好像花朵的鲜艳也并非花朵自己可以实现的,需要根和叶的支持才能完成。

        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如果侯王一直不停的追求自己的高贵,就会失去高贵。一直不停的追求高贵是因为忘记了“整体”,也就是忘记了“一”,贵和贱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是整体的一部分。只要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就好比树想要长的高,根茎必须扎的够深才行。如果只想长高,却不想向地下扎根,那这个高大自然是不能长久的,失去是必然的。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所以想要“贵”,就必须以对应份量的“贱”作为基础,想要“高”,就必须以对应份量的“下”作为基础。就好比建高楼,想要建多高,就必须打对应深度的地基。所以老子才说“知其荣,守其辱”,为什么要“守其辱”,因为只有在你有能力去承受一定程度的“”的时候,才能获得对应份量的“”。如果没有承受“辱”作为基础,这个“荣”给你也拿不住。

        与之类似:天清,是以浊为基础的。所以不止有晴天,也有阴天,不止有白天,也有黑天。地宁,是以动为基础的,地也会有不宁的时候,如地震火山爆发。神灵,是以不灵为基础的。谷盈,是以不盈为基础的,有丰收也有欠收。

        所谓“得一”,就是不排斥对立面,明白对立的两面在更大多范围上是互相关联的一个统一整体。比如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在排斥痛苦,你排斥痛苦,快乐就失去了根基,没了根基快乐自然界没办法存在了。你为什么不富有?因为你在排斥贫穷。你为什么不健康?因为你在排斥病痛。

        这些都是不得一的表现,就是不了解整体的表现。你把痛苦快乐看成了相互独立的个体了,快乐”与“痛苦”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看到,比如在你渴的不行的时候,能喝上一杯白开水,就是最快乐的事来。而在平时,如果只喝白开水,就没有快乐可言。

        很多时候“不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得不到”,而是“想要的太多了”。你想要的得到的与你自身的能力并不对等,也就是说你没有基础,那自然界得不到,自然就不快乐了。

        故致数与无与:过度的获取,就会失去。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所以不能只想要珍贵如玉、高大如山。

        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有一个适应的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变得不在美好了。比如人在吃美食,感觉味道很美,但一直吃同样的也会腻,“腻”就是已经感觉不到美好了。就是已经超出了“美”的适用范围了。这时候停止继续吃同样的食物,需要换换口味吃些清淡的食物,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回到那个范围中,基础吃才能重新感觉美味。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你都不能一直不停的做,中间必须要有个恢复的间隔才行。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是说停止是有益的,“益之而损”是说继续做是有害的。关键是了解“适用范围”,在快要超出范围的时候就要停止。

        这个范围如何掌握呢?由自己的本能感觉去体会,不要想要任何规矩教条。任何规矩教条都是根据实际体验制定出来的,如果相信规矩,不相信自身体验,就本末倒置了。

《老子》什么是“得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