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清华教授批评数学教育的看法——可以批判,但不能肤浅

2021-07-13 22:19 作者:自由签周报  | 我要投稿

清华教授吐槽小学奥数,说实话,我也不喜欢所谓的小学奥数,因为我讨厌杠精,而且,我自己在读初中曾经遇到过计算一滴水从十米高掉落会产生多少势能的物理题,也在当时读小学的弟弟的作业上看到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某个角的度数的题,计算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是常规题,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考试,做题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也是正常的教育活动,然而,第一个题,并没有告诉我这一滴水的质量,后一个算不规则多边形某个角度数的题,也没有给足条件,然后,这两个题都被老师做出来了,因为一滴水被“当成一克水”,而多边形角度那个题,缺一个已知条件,那么,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把一个不规则,怎么看都不像90度角,甚至我拿量角器测了都只有88度的角看做90度,这个题就做出来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没条件创造条件”?这是创造条件还是捏造条件?教育中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该批判的,因为,这就是没事找事,本身命题就不严谨,有问题,而所谓题干少一个条件,小朋友们就“动脑筋”,捏造一个条件,这种事情,说严重点,是不是发射火箭时少一个发射条件,咱就把原本不符合的条件看做符合的,直接点火发射呢?这种问题,可大可小,而教育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启蒙作用,水平可以有限,但是态度端正,作风严谨是不能丢的,违背了这些,当然要批判。


但是,我们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并没得罪谁,我们的工程队为什么就不能只做半天工程?做个奥数题就引申到会把孩子培养成杠精或者善于耍手段和玩双标的人了,明明是自己很久没学习了,注意力离开高考太久了,文综题可能做不出来了,但是却抄起键盘吐槽我们的题把学生培养成玩文字游戏的“小人”。承认自己脱离学校太久了,承认术业有专攻很难吗?嗯,很遗憾,对于“社会人”而言,确实很难。谈个文理科生知识结构差异就可能戳痛或者得罪某些人,或者显得自己“学生气”,“不成熟”了,说句“不知者不怪”就是说他人无知,瞧不起人了,承认术业有专攻,确实难。


诚然,现实中不会出现一头放水一头注水,然后让你算啥时候把水放完或者啥时候把水注满的情况,但是,现实中会有频繁地资金流动,一头流进一头流出,特别是自主创业者,每天都会面对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每个城市,每个省或者某个区域,国家,路段,每时每刻,每天,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物资等流入和流出,同时,一个城市或者区域也会有一定的环境承载能力,而一个人的收入或者一个公司的资金,也会有一条所谓“警戒线”,一旦低于这条“警戒线”,可能就会有大问题,而前者如同计算一进一出,啥时候池子会满,为了不让池子满(超载),我们应该怎么办。而后者如同计算什么时候池子里的水会流光,这段时间里,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能否承受这种情况。


如果认为我这样说太牵强,那就说个和进水排水比较接近的例子,比如洪水来了,上游进水,中下游出水,大气降水或者其他河湖补充进来的水,都可以视为进水,而水最终流入大海,可视为出水,通过计算河流的进水(补给量)和出水(径流),可以算出这里是处于丰水期还是枯水期,以及我们的水池(河流,湖泊,地下软土层)能容纳多少水,来不断现在是要作好抗洪还是抗旱的准备。这种一进一出算留下多少,什么时候空,什么时候满的数学题里蕴含的思维,这里不是用上了吗?为什么要吐槽这种题?


而至于为什么两个或者多个工程队干活,有的干了一半就不干了的事情,或者说为啥一人只干半天,这还不好理解吗?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不足的,人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搁在现实里就是:资源,资金就这么多,优质资源,高水平人才就这么多,如何安排这些资源和分派人才从而做到资源效益最大化。这不也是很好理解的问题吗?说个离生活近一点的,我小学的时候还做过如何用9分钟煎三个饼(锅里只能放俩,煎一面需要三分钟,如何十分钟以内煎三个饼)的题,这在生活中用不到吗?或许用不到吧,毕竟这个教授家里不缺锅,换一口大的锅就行了。


不过我吐槽归吐槽,因为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教授,怎么也算精英,说话居然如此肤浅,可能教授根本没把精力用来思考小学教育吧。


为什么初中小学数学不说资金进出然后让学生做这种题?为什么要用水管水池,而不用城市人口流入流出,甚至人口生老病死来出题让学生计算呢?我的理解是,学习是思维训练,而且这些知识往往涉及其他专业和行业,而初中小学生理解能力也有限,用人口,河川径流量入手,不要说小学生,就是一些成年人都未必能迅速反应过来,加上让研究数学的去接触这些知识,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还好,一旦出现错误,甚至被一些人利用,故意提供错误信息,会不会出现“毒教材”的情况?我用水池子一头进水一头放水,可能很幼稚,很无聊,但是,至少我不会出错,不会误导小学生,而小学生,初中生就如一张白纸,一旦被错误的知识误导,长大了纠正的难度很大,除非他们自己经历过大的变故或者全社会出现大变故,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所以,相对于这种聪明出的大代价,我们还是选择平稳一点的“弱智”和“无聊”吧。额。。。。这是一句玩笑,应该说,科学,读书,就是让人以简洁的语言,简单易懂的话,描述复杂,门槛高的内容,比如将径流,水补给描述成“弱智”的进水排水,把优化资源配置描述成几个小组只做半天,或者只做一段时间,我们怎么安排,直接列的方程组就算出来了,这不比那些人力资源理论更简洁和生动?

对清华教授批评数学教育的看法——可以批判,但不能肤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