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机设】ALICE最后的闪光:EX-S高达(MSA-0011〔Ext〕)

2020-04-25 11:41 作者:哈迪斯MKII  | 我要投稿

感谢@魔女の使的图片&文本

翻译 如有错误或改正可提出,欢迎互相讨论

本文取自 《ガンダム・センチネル THE BATTLE OF "REAL GUNDAM"》

机体参数:
全高:25.90m
头顶高度:21.73m
本体重量:69.24t
全备重量:162.50t
发电机出力:7180KW
移动用火箭推力:267500kg×4
                           56000kg×2
姿势控制喷口:15座
传感器有效半径:18800m
装甲材质:高达尼姆γ复合材料
固定武装

60mm火神炮×4
      背部光束加农×4(出力功率12MW)
      大腿部位·光束加农×2(出力14MW)
    I力场发生器
  头部INCOM(出力3.8MW)
     反射式INCOM×2
    光束军刀×2(出力0.9MW)
     背部大型稳定器·60mm火神炮×4

      Ex-S高达是S高达追加了8个强化部件后的重装型。型式番号表示为“MSA-011〔Ext〕”。
      在计划的最初阶段,技术人员就为S高达设计了数量多到前所未有的可选部件,而Ext型则是实现了从RX-78那时开始就梦寐以求的“MS↔巡航形态”的转换,并且MS的战斗力也是提高到了极限。(Ext是“Ext-rordinary”的简写)

       胸部中央大幅突出的方形零件是光束屏障发生器,同时兼顾了驾驶舱的防御与胸部变形系统的强化。在变形为G巡洋舰模式(G-Cruiser Mode)时,由于大部分压力容易集中在胸部变形处,因此设计了这样的联动结构以作应对。并且在MS形态时作为驾驶舱周边的追加装甲,其中央部位的I力场发生器可以产生光束屏障。然而,尽管S高达搭载了4座热核反应炉,但终归无法常态化地产生能够覆盖全身的光束屏障。因此,平时发电机供给的一部分能量会用于I力场发生器的持续充能,并在必要时刻在驾驶舱周围以秒为单位的产生光束屏障。这是重视驾驶员生存性的联邦系设计理念。

       膝部的光束军刀收纳槽被替换成了反射式INCOM单元。双膝各收纳着一个反射式INCOM,可以通过它来反射光束加农或者精灵光束炮发射的MEGA粒子光束。虽然反射镜面能够产生I力场,但是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所以在INCOM射出的期间,只能进行一次反射。即便如此,能够在敌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这一点还是非常有效的。

       腿部后方的追加零件是热核火箭喷射用的推进剂罐和推力强化装置。由于Ex-S高达和S高达相比,增加了8成的质量,因此强化推力与推进剂的装载量是追加部件最重要的要素。
       更进一步的,背包的推力也强化了11倍。Ex-S高达的背包与Bst型的推进器是共用的,背部大型稳定器的基部左右各连接了一个安装有2座热核火箭(以及推进剂)和2座光束加农基部的强化型推进器。这个背包和背部的大型稳定器一样可以上下活动,作为巨大的滑翔翼给沉重的Ex-S高达带来了轻快的机动力。

       武装方面有,头部的4门60mm火神炮与背包的4门光束加农,以及精灵光束炮,由于可以将其挂载在腹部增设的可动框架连接点上,因此左右大腿部位的光束加农得以保留。这些光束炮可以与膝部的反射式INCOM组合起来进行攻击,由电脑计算出最合适的值,对任何目标都能发挥出致命的攻击力。

利用INCOM反射光束
击坠高达MK-V

MSA-011〔Ext〕  Ex-S高达(G巡洋舰模式)

机体参数:
全长:43.63m
全宽:22.89m
本体重量:78.28t
全备重量:242.36t
发电器出力:12250KW
移动火箭推力:267500kgx4
                           62000kg×2
姿势控制喷口:15座
传感器有效半径:18800m
装甲材质:高达尼姆γ复合材料
固定武装

背部光束加农×4(出力12MW)
   I力场发生器
     反射式INCOM×2
         大腿部位·光束加农×2(出力14MW)
    60mm火神炮×4

       当前的MS存在着“续航距离与行动时间过短”的缺点。其原因是用于运行MS手臂和腿部的机械装置占据了机体内部的大部分空间。而作为辅助MS进行长距离飞行的兵器,由一年战争时期的吉翁军首次采用的SFS(飞行辅助装置)被广泛运用。与此相对,联邦在一年战争时期,以RX-78为中心的MS导入计划中,设计出了被称为“G装甲(G-Armor)”的MS飞行形态。但因为是以量产性为优先,所以在吉姆被采用时,G装甲的方案就中断了。这除了成本高昂的问题,还有当时的MS技术还不成熟,导致有很多问题集中在合体部位 的原因。

       之后,随着可动框架的普及,MS的飞行形态再次获得了关注(由此可见MS续航距离的问题有多严重)。
     「MSZ-006 Z高达」被赋予了变形为音速冲浪者(Wave Rider)的能力,由此获得了可单机突破大气层以及在宇宙及重力环境下通用的巡航形态。这与以格斗战等为目的的MS形态不同,在形状上更适于没有复杂机动的直线加速,主喷口的推力方向集中在机体的重心附近,手脚等也以锁定的形式固定着。
     「MSZ-010 ZZ高达」除了再次采用了核心模块系统以及省略了大气层突入功能之外,与「MSZ-006 Z高达」基本上是相同的变形机构,但是在变形时会对核心模块造成巨大负担,并且A部件在逃生系统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上述的两台MS在变形上不需要追加其它的部件,但S高达为了变形成巡航形态,采取了需要追加部件的方式,由此实现了将「MSZ-010 ZZ高达」所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了的G巡洋舰模式(G-Cruiser Mode)。

       将背包换装为强化型,双肩增设推进剂罐,小腿后方追加推力强化组件,膝部换装为反射式INCOM单元,还有胸部模块上安装了复合防御单元(保护核心模块并强化变形合体系统)。即便是作为MS,Ex-S高达的防御·攻击能力也要比正常的S高达更加优秀,机动力也是同等或者更高,续航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可脱离大气层、下降到月面~并再次脱离的G巡洋舰,作为MS的变形形态,可以说是自RX-78以来的10年间一直期望的理想形态吧。

变形过程动画

最终结局

(以下节选《高达前哨战》第十四章《地球之光》)

字可能小,评论区我分享了链接

S高达&ALICE最后的一刻


【机设】ALICE最后的闪光:EX-S高达(MSA-0011〔Ex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