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有二未尝不可”:英国军队的规模,能力与全球影响

本文作者弗朗西斯·图撒是一位具有20余年从业经历的国防记者。他曾服务于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以中东防务和欧洲防务方向为主,后来他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参与进了广泛的国防和安全事务讨论中。他曾为《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中东经济文摘》以及包括《国防新闻》在内的专业国防出版物撰稿。本文于2022年8月10日首发于wavell room,翻译仅供爱好者交流使用,一切权益归原作者所有。
2018年初,我为我自己的时事通讯栏目《国防分析》写了一篇社论。自己做自己的老板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可以随意使用双关语,或者把歌名写进严肃文章的标题里。但是,尽管可以自我放纵,我还能灵感乍现——一个关于英国国防、预算、规划和产出的真正灵感,而且这个灵感与Meatloaf那首歌(指标题中的Two Out Of Three Ant’T Bad),”。这个灵感,或者这个“方程式”,与英国的国防规划/产出状况非常契合——而且它可以用以描述几乎所有其他国防事务。
等式很简单:
“国防部或某个军种在面临未来部队建设重心时有三种选择,但同时只能兼顾两种。它们分别是:规模、全球影响力、能力。
规模就是兵力规模:比如一个满编师,一个完整的航母作战群加上一个两栖作战群,或者一个大型战斗机联队(50-60+,对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联队来说足够大了)。
全球影响力就像是字面意思:它指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几乎无限期(几乎)部署和维持部队的能力。
能力是指一支高科技的,以装备为中心的部队,是否能够与最高技术水平的对等或接近对等水平的对手交战,还是更倾向于反叛乱战斗。
问题在于,在2015年的战略防务和安全评估中,各军种是这样告诉政治家和财政部的——根据预算推算,他们需要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全球性且高烈度的作战部署。显然,美国陆军告诉我们的陆军,如果它不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师级作战单位,那么它将失去在与美国陆军的联合行动中的特殊地位;皇家海军则被告知,如果它不能在全球维持三个部署状态的航母战斗群,那么它将失去在与美国海军的联合行动中的对等地位;而皇家空军也......——不用我多说,这种信念一直延续到2021年综合评估和国防司令部白皮书中,如果英国不试着塞满每个基地,那么我们将在某种程度上被盟友所排斥。
但正如任何有常识的人所知,由于持续的预算黑洞(想想看,如果一切都如此光明,为什么国防部采购进度停滞不前?),这一承诺不仅过去,而且可能将来也无法实现——并且在任何合理的GDP增长和支出预测下,也无法实现。我不得不指出。这个“等式”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军队会陷入了困境,而让英国摆脱困境的代价是“牺牲”我们的野心。
那些主张“只需要”增加国防预算就好的人会说,“看看冷战:英国花费了GDP的4%,5%,6%——这就足够了!然后我们就能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力量。“这也许是真的——只不过它忽略了历史事实。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两倍于今日的国防预算让英国......
一个小小的例子有助于解释 1960-70 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在1971年从苏伊士东部撤军之前,英军确实能在全球维持存在。许多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之前从不知道,除了在塞浦路斯等地部署有旅外,在亚丁/也门、阿曼、新加坡也有类似的部署,而且我们在六个以上地区都有营规模的基地。英国皇家空军曾经可以进驻全球各地的空军基地,皇家海军也是如此(结婚后不久,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亲王曾住在马耳他,而马耳他当时是皇家海军的主要基地)。但这些部队基本上是低技术水平的。步兵的基本装备几乎与 1945 年相同;皇家海军护卫舰与 1945年的前辈相比没有太大区别,而且许多舰艇根本就是同一艘!即使霍克猎人比喷火战斗机先进一些,它的主要武器仍然是机枪和机炮。
但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初发生了一场军事技术革命。考虑到过去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将其称为“电子革命”可能有点牵强,但这是它的开始。船舶成本数据显示,老一代火炮护卫舰开始被导弹护卫舰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成本的急剧上升。这并不是一朝而成,它花费了大约10-12年的时间——陆地和空中装备也是如此。虽然早期型号的百夫长坦克在成本上与彗星相似,但酋长的成本上升了一个数量级,战斗机亦是如此。
那又怎样?好吧,人们可以将从苏伊士以东撤军和设备成本的上涨结合起来。当时人们是否理解了这一点值得商榷。但撤军的原因主要是苏联的威胁,很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亚丁晒太阳不是好办法——部队必须采用高科技(以高昂的成本),同时放弃全球影响力。“军事技术革命”便是如此影响苏伊士撤军行动的。
因此,英国的军事目标和形态很简单:陆军和英国皇家空军将几乎完全专注于西北欧,皇家海军则将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然而,就当时而言,英国的军队实际上 a) 对于总体人口来说占比相当大(并且没有开始征兵),b)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情况下被打造成可以进行其他盟国难以相比的,能够持久行动的军队(假设事态不会太快发展到核战争),以一种很少有其他北约成员国可以匹敌的方式。实际上,英国选择了三个目标/雄心中的两个:我们选择了规模和能力而不是影响力。
“但是福克兰群岛呢?“,反驳随之而来,”我们在6000英里外部署了一个师,并取得了胜利!“没错——就目前而言。首先,一个师的规模很小:两万余士兵,水手和飞行员在今天可能看起来很多,但这大约是当时英国国防总人力的7-8%。其次,说实话,这有点像随性而为,当时部署的兵力捉襟见肘,风险极大。第三,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的皇家海军有足够的剩余能力来投射力量。作为国防分析“三分之二”规则的一个小例外:尽管其他军种以西北欧洲为重点,但皇家海军仍然具有部分全球部署能力。第四,这不是一次长期行动:部队在胜利后迅速撤离。第五,与欧洲可能发生的战争相比,整个行动的技术含量相当低。
关于英国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雄心壮志的其他一些例子是:即使是皇家海军陆战队在为福克兰群岛动员时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寒带作战装备,廓尔喀营,皇家禁卫军和都没有任何寒带装备——起初的计划是投送一个旅。猜猜英国在1990年有多少沙漠迷彩?足够一个战斗群使用吗?即使到了2003年和伊拉克战争,即使18个月前进行了赛义夫·萨里亚演习,英国也没有足够的沙漠迷彩提供给作战部队。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在西北欧以外以任何地区进行大规模部署。
对于那些说 2003 年入侵伊拉克表明英国可以进行高科技/强度、大规模、全球行动的人,请考虑一下:那时英军部署于友好环境中,时间表以月计,而不是数周,战争结束后缩编随之而来,因为英国既无法维持,也负担不起, 也没有计划进行这种规模的行动。事实上,2003年在伊拉克的演习再次表明,这种行动——全球性的、大规模的、高强度的行动——并不是英国国防计划和态势的一部分,人们不必仔细思考就知道这既不可能,也负担不起。
我相信,这种分析显示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可能性的艺术”是什么。同样,它提供了一个模板,根据该模板,国防支出应当占GDP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顺便一提,有人可能认为当时实际花费的金钱与今天的购买力无法相提并论:当时的设备成本,在同等条件下不到今天的一半,而人员工资远低于今天。
因此,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使用这一算式来使英国摆脱今天的国防泥潭。
英国可以回到1970年代/1980年代,拥有技术先进且规模庞大的部队(尽管16万人的军队已经随着时代而一去不复返了)——只是不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这意味着它们与欧洲和北大西洋绑定。或者,未来的部队可能是高科技的,可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但规模不大——师被缩编为旅,也许是少数几个战斗群,空军联队变成中队,还有一个而不是两个小型水面特遣舰队,甚至可能更少。或者,未来的部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但不具有持久作战能力,特别是在高烈度下——我们将有一支大规模反叛乱或干预部队。
具体地说,由于国防部只能在三中占二,如果英国国防部非要推行印太战略怎么办?除了全球影响力外,另一个要素要选择哪一个?要么英国将部署大量近海巡逻舰——在海战中除了充当赛里斯反舰导弹的诱饵外毫无用处。要么皇家海军选择质量优先,部署并维持区区一条的护卫舰或驱逐舰。
你会选哪个?简单点说,英国不能,也负担不起兼具三者的军队——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国防预算达到GDP的5%,也无法兼顾三者——除非你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并且决心花费数千亿美元。冷战的教训是,我们负担不起这样的军队。实际上,即使是美国军方也必须在能力之间平衡预算:他们无法在所有军种中同时进行现代化。如果他们做不到,我们更是如此。
公平地说,皇家海军可能会向印太倾斜,并且可以部署高科技舰队,但如果俄罗斯像国防部所说的那样咄咄逼人,那么在太平洋地区的表演对国家毫无用处。
而皇家空军正在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选择维持机队质量的话,那么它的战斗机队伍可能很快就比西班牙或德国空军的规模小。100余架状态不良的台风什么用都没有。
陆军可能不得不考虑将一个完整的战斗群永久分配到爱沙尼亚(而不是一个缩编战斗群),以在波兰周边再部署一个。实际上,如果德国和法国现在可以永久地向东欧派遣旅,那么英国这样做的压力将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陆军将致力于保卫欧洲。如果要保持军队的技术优势,那么全球影响力就会被缩减。
所以,部长们,海军上将,陆军将军们和空军元帅们,坐下来,权衡出你对两种能力的选择,因为这就是你能做到的全部。任何说他们必须兼顾三者的人都会被要求离开房间,并得到一张可以拿来写辞职信的纸。你上次假装你可以在预算范围内得到一切——而这就是这个国家处于如此防御困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