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3分钟,地理不用愁——“稻螺共养”农业新模式!【看纪录片学地理】

稻螺共养
一、新型生态农业
00:21
近年来,受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下调和农业生产成本,农户传统种植效益下降。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经济需求,于是水稻+水产品的供养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较为典型的有稻-虾、稻-鱼、稻-鸭、稻-蛙、稻-螺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二、生产模式
00:33
“稻-螺”农业模式就是水稻种植和田螺养殖在同一块田地里共同生产的复合农业模式。这种综合种养模式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因为大家都知道广西人对螺狮粉有着特殊的偏爱。这就是我们农业地理里讲到的“饮食习惯”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设施建设
00:45
养螺稻田的田间改造主要有开挖螺沟与螺坑,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所以稻螺共养首先需要在稻田内开挖“十”或“井”字形沟供田螺生长,一般螺沟和螺坑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还需要在稻田中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并防止缺氧

四、优点
00:55
①田中种水稻的同时养螺蛳,螺蛳在田间活动时,产生排泄物,这些可以为土地提供天然的肥料
②水稻吸收养分,可以节约肥料成本,同时减少排泄物对水质的影响
③广西纬度低,温度高,光照强,水稻可以为螺蛳遮挡阳光
五、综合效益
01:08
☆经济效益:
①“稻-螺”生产减少花费、农药的购买和施用,降低了农资成本;
②优质的稻螺产品通过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生态效益:
①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②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社会效益:
①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
②为农民开辟新的致富之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⑤有利于稻田生态种养的农业文化传承、生态循环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先进的经营观念渗透到人民群众中
六、例题
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