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装机指南 —— 第二节:主板篇

前言: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帮助身边那些想自己组装电脑但对硬件并不了解的朋友,能对电脑的配件构成和品牌型号有个初步的概念,笔者的目标是:
带你了解机箱内部硬件构成,让你拥有自己购买所有配件的能力。
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每个硬件都详细讲解原理,只能简单一提,如果对硬件运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会对你配电脑的整体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文中所涉及的品牌和型号推荐比较主观,如有异议可以直接换成自己喜欢的品牌,求同存异就好。
共12节,下面我们进入第二节。

第二节:主板

购买主板一定要综合比较,因为主板看似只是个硬件载体,但实际上会直接影响你日常使用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尽可能的多考虑。主板上标注的参数繁多而复杂,但只要心中有数就不难选择,下面这些比较重要的参数你一定要知道。
1.参数
1)插槽类型。也叫接口类型,直接决定这块主板能使用什么样的CPU制式。具体差别请参阅本文CPU部份。

2)芯片组。这是主板的核心芯片。只有选择合适的芯片组,主板和CPU才能更好的兼容。这里要把Intel和AMD分开讲。
①Intel:看“百位数字”可知它支持的CPU。100、200系的主板支持6、7代酷睿,例如H170、B250、Z270等。300系主板支持8、9代酷睿,例如B360、Z390。最新的400系主板则支持刚上市的10代酷睿,例如Z490。

②AMD:锐龙平台的主板选择就简单多了,不管什么芯片组,只要主板的接口和CPU的接口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但我们要选择更新的型号,因为便宜的A320和B350主板连M.2高速固态硬盘插槽都没有。目前比较主流芯片组的是B450和X570,而采用B550芯片组的主板也将在6月上市。

3)供电相数。在已经决定了接口和芯片组以后,我们就要关注供电了,这可以说是衡量一块主板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说,供电相数越多,能给与主板的功率就越高,可以带动更好的CPU和更多的设备。供电相数越多,能起到降压限流的作用就越好,还可以更精准地平衡各项电路输出的电流,达到各功率组问件间的热量均衡。这不但能让你更深度的挖掘CPU的性能,也提升了主板的散热效率,因此从理论上说,供电相数越多越好,但是没必要死命钻研数据。购买主板时,建议参阅一下主板供电天梯。

4)内存插槽。主要看数量,这决定了未来升级的潜能和抗损性(坏掉了可以换槽),因此数量越多愈好,以大多数人的需求和购买能力上看,尽量买4个或以上的内存插槽的主板。

5)主板尺寸。如果从性能角度出发,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主板的尺寸去挑选机箱,而不是根据机箱去挑主板,因此你只需要知道你挑选的主板在尺寸上是什么级别、方便以后选机箱时候用就可以了。一般常见的是四个级别:
①ITX。全称MINI-ITX,是用在ITX机箱上的板子,也是常见主板中尺寸最小的,接口数量也最少。

②M-ATX。俗称“小板”,跟“大板”差在拓展性,但性能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想省钱的话买小板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③ATX。俗称“大板”,比“小板”上的PCI-E插槽更多,接口更多,拓展性更强,通常供电也更好。我们大部分关注的主板都属于这两种。

④E-ATX。加强型主板,大都带有8内存插槽,普通玩家用不到,X级CPU才会使用这种板子。

6)PCI-E插槽。这个插槽的数量越多,可扩展性就越强。PCI-E插槽上可以装显卡、固态硬盘、声卡、网卡、采集卡等。大板上一般都有两个或以上的PCI-E插槽,请务必记住,在只有一块显卡时,把它装在距离CPU近的那个槽位。因为主板一般默认1号槽位是满速槽,插到其它槽位会导致你的显卡性能下降。

7)光同步。目前的电脑机箱以侧透的展示型机箱为主,那么怎样组建“光污染”的机箱就成为了大家头疼的问题。在主板方面,需要关注你挑选的主板是否有5V、3针脚的ARGB接口,这个接口可以让你做到整机的可编程光同步。如果只有12V、4针脚的接口,就只能实现单色RGB的循环效果了。

8)南桥散热。因为架构的不同,导致使用AMD CPU的主板的南桥芯片组发热量要远高于使用Intel CPU的主板,因此选用AMD的朋友要特别关注一下主板南桥的散热,一般中端的主板会配有单独的金属导热片,稍微高级一点的主板会配备单独的散热风扇。选用Intel的朋友一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9)音频接口。一般我们的主板上都有5~6个音频插孔,这说明是支持原声7.1声道的。有的主板只有3个接口,要么是不支持,要么需要用到机箱前部的两个接口。不过一般来说,大家用的也都是电竞耳机和普通音箱,所以这个孔数通常没啥卵用,想配套好音响的朋友则需要关注一下。

小结:相信你现在对于主板已经有初步的认识。
记住,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适合你CPU的主板。例如选择了9700k或9900k这类CPU的朋友,推荐去选择一个支持超频的主板,才能最大限度大发挥CPU的性能。
而已经选用了9100f或9400f这类CPU的朋友,则可以选择更便宜的、不支持超频的小板,避免被店家忽悠,少花冤枉钱。

2.品牌
主板的牌子相对于其他硬件算非常少的了,不是说生产主板的厂商少,而是公认的好牌子就那么几个,而且每次更新换代,几大厂口碑都会重新洗牌,所以还是要配合型号和级别去看品牌。我们现在挑出4个我个人比较推荐的品牌说说。
1)华硕。天王。绕不开的华硕,除了本体,还有高贵的ROG(玩家国度)系列可供选择。华硕家的低端的板子不太推荐,虽然稳定,但性价比较低,就是卖个标。ROG系列就是另一番天地了,Strix系列供电稳定、散热好、BIOS界面最人性化没有之一;顶级的Maximux系列超频性能很强大,可以说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主板,只不过就是一个字:贵。推荐给资金充足的朋友。
常见型号排序:Maximux>Strix>TUF>Prime。后缀字母顺序越靠前,级别越高,例如 Strix Z390-F 的级别高于 Strix Z390-H。

2)微星。销量王。中端的军火库系列简直是烂大街的神板,性价比极高,也是我个人推荐最多的主板。但是目前这一代高端板子的供电缩水不少,虽然性价比依然非常高,但是超频性能较上一代相比有退步,留给发烧友的选择变得很少。微星的板子在基础做工上是非常扎实的,经得起折腾,BIOS界面仅次于华硕,界面设计非常优秀,是重点推荐。
常见型号排序:MEG>MPG>MAG。后缀单词越屌,级别越高,例如 MEG Godlike 的级别高于 MEG Ace。

3)技嘉。堆料王。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中端板子的供电比别家的便宜高端都好,做工非常不错,装配工艺没得说,而且高端板子的价格非常诱人,客观的说硬件方面比微星强一点。但是老板子的BIOS设计简直就是灾难,小白直接上手绝对一脸懵逼,容易翻车,而且内存超不上去也被广大烧友诟病。推荐想超CPU但资金有限的朋友购买。
常见型号排序:Aorus>Gaming(一般情况下)。技嘉的排序没什么章法,主要看后缀。跟微星一样,单词越屌,级别越高。例如 Aorus Master 的级别高于 Aorus Ultar。

4)华擎。 妖王。原本是华硕的合资子公司,主要瞄准中低端市场,出货量巨大,中低端板价格较低,被众多垃圾佬所喜爱。
华擎出过很多奇葩板子,包括但不限于:有22个SATA接口的Z87 Extreme 11/ac、专门用于挖矿的H110 Pro BTC+、依然支持软驱的玩家至尊 Z77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骚断腿的操作,比如老板子可以通过强刷BIOS支持新CPU,新板子简单改动后支持老赛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被称作妖擎。
就产品质量而言,华擎是值得购买的,毕竟价格在那里摆着你也不好意思要求太多。但是有些主板设计太反人类,比如被诟病最多的B75 Pro3,电容器居然位置跟不少CPU散热器冲突,令人无语;售后的态度和水准评价普遍一般,跟前三家比有差距。因此,除了高端的“太极”系列,笔者不推荐萌新购买华擎的板子。
常见型号排序:Taichi>Phantom>Extreme(一般情况下)。华擎的排序比技嘉更乱,看后缀都不一定准,要具体板子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后缀数字越大,级别越高,例如Phantom Gaming 9 的级别高于 Phantom Gaming 6。

总结:这里只推荐了四个牌子,不代表其他厂子的主板不能买,只要是原厂正品,都是可以选择的。在结合具体型号和参数的情况下去选择厂商才是正确的做法,所谓的“无脑买”也是建立在心里有数的情况下,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盲目追捧高端的品牌和型号。
没有所谓的“好主板”,只有合适的主板。如果你没有超频需求,那么可以选择市场出货量大,公司名头响的中低端板子,主要考虑的是兼容性、稳定性、和性价比;如果你是个超频玩家或者想要学习超频,你还需要关注主板的供电和散热。非超频玩家盲目追求高端主板、超频玩家图便宜购买供电弱的板子,都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个人需求进一步选择更细致的型号。
讲完,下节说显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