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廊桥,一段孝行佳话
窦家灾后起火遭
儿媳救父谣言嘲
一心行孝得昭雪
贞节牌坊清廊桥
聊城,被人们称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说聊城因水而兴,因桥而灵!可见聊城水多,桥多!光在聊城市区就有200多座桥!这二百多座桥各有各的特点,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宝贝儿!就是带有唯一性的!一座廊桥!什么是廊桥呢?廊桥也称虹桥,在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曾经在醒目的位置上画了一座拱式木桥,这桥上面架设廊屋的这么一种结构!这就叫廊桥!这廊桥保存到现在的少之又少,全国算起来不过三十多座!为什么少呢?究其原因是这廊桥的建造基本都是以木质为主,没有铁钉和铆钉之类的东西固定,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火的侵扰,故此这是现存少的原因!那么,聊城城区这座唯一的廊桥叫清风廊桥!这座桥修于清道光年间,到现在也有几百年了,这桥跨径25米,宽10.4米,连接运河两岸,仿佛一根秀美的腰带束着运河的腰肢,雍容华贵而又庄重秀丽。真漂亮!那说这清风廊桥怎么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为什么保存的还这么好呢!这就得从关于清风廊桥的一段故事说起!
你年纪还轻,才二十来岁,年轻守寡,委屈你啦!我这么大年纪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我不想拖累你,你就别管我了,趁年轻,再往前走一步吧!
孔氏眼泪掉下来了!说你就是我的亲爹,我既然嫁到了窦家,生是窦家人死是窦家鬼,照顾您是我应该的,以后啊这再走一步的事儿就别再提了!
老头说过多少次,孔氏都是这套词儿!老头很感动!觉得摊上了个好儿媳妇!
等转过年来,刚开春,窦老爹得了伤寒了!本来身体就病恹恹的,这会儿重上加重,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昏迷不醒!孔氏心急如焚,刚打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点,天还没亮呢!孔氏背着窦老爹出门找大夫!这大夫在运河的对岸,河上也没有桥,好在呢刚立春,运河上还结着一层冰,孔氏背着窦老爹踩着冰过了运河。等病看完了,也拿了药!这天就快亮了!孔氏背着老公公往回走,接着踏冰过河!可是没想到,这回意外发生了!咔嚓,冰面断裂,把他们俩掉冰窟窿里了!老头闹着病是一点自救能力都没有啊!都靠着孔氏了!孔氏仗着年轻,又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会水!连扑腾,在挠,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公公给救上岸!背着公公回到了家!这衣服都湿透了,孔氏也不避讳男女之嫌了,把公公湿的衣服给扒掉,擦干净身子,给换干衣服!这时候,天就亮了,有起的早的起来遛弯儿,正好从他们家门口过,可就看见了,这孔氏由于回来的着急,家门忘了没关,因此让人看了个满眼!这流言蜚语就出来了!说公公赤身裸体在儿媳面前,这是什么玩意儿啊!不成体统……越传越不像话,到后来居然成了,孔氏年轻守寡,耐不住寂寞,居然勾搭年迈的公公行乱伦之事……人们在背后指手画脚!弄得孔氏抬不起头,连门都不敢出了……几次孔氏都想着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窦老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知道是儿媳妇遭受不白之冤!有心自己去辩解,谁会相信啊!看来只得找个人给儿媳妇以证清白了!这窦老爹就想到了一个人,杨以增!杨以增老家也是东昌府,住的地方离这不远!杨以增现在的职位是湖北按察使,由于母亲去世,杨以增正在家守孝!窦老爹拄着一根拐棍,找了个机会,背着孔氏不知道,来找杨以增!把事儿一说,杨以增没有立刻给答复!只说了一句,了解一下情况!一个月以后,事情弄清楚了!杨以增深受感动啊!哪里找这样的好儿媳妇啊!这样至诚至孝的人太少啦!应该大加宣传才是!杨以增把这事儿上奏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亲自下旨,要给孔氏立贞节牌坊!可是这牌坊往哪儿立啊?这老窦家没土地不说,一场大水连祖坟都没了!杨以增给拿的主意,干脆就在孔氏和窦老爹落水的地方建一座桥得了,桥上建木廊坊就代表贞节牌坊了。这座桥起名清风廊桥!
孔氏伺候公公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人们对这座桥非常爱惜!这成了老百姓孝顺父母的镜子了!官府呢也是为了大力宣扬这种风气,因此对这座桥也是加以保护!清风廊桥一直保存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