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丨2-10南越汉玉

2023-06-28 16:46 作者:一方瓷话  | 我要投稿

2-10 南越汉玉

2-10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

雨林、湿地、瘴气弥漫的土地。这里是南越之地,也是两千年前秦始皇眼中一块诱人的沃土。赵佗,便是奉秦始皇之命而来,征服五岭之南的江山。也是他,为汉代守护一方平安。

《史记》中记载,这位来自中原,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王,从外表上看,他就是个越人。王二代赵眜即位时,历史已经进入汉代。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南越国被汉武帝的十万大军所灭。而他的墓葬,安静地在地下。

1983年被发现的这座墓室,呈现给世人一个汉代玉石艺术的巅峰。玉,本是美好的石头,中国人赋予了它丰富的生命和意义,可以象征品德,可以炫富,也成为生死的陪伴。到了汉代,玉器出现在人们生前死后的各种场所,从礼仪到装饰,再到器用,记录了一个朝代想象力的维度和气度。

南越国,虽然身处统一国家版图的边缘,却和中原地区对玉的追逐一样浓烈,喝酒有玉杯,穿衣有玉带钩,挂在脖子上的“项链”,系在腰间的玉佩,甚至连下棋也要用温润的玉棋子。

南越王墓的主人赵眜显然是一位“玉粉”。这是一只玉角形杯,也许是玉匠希望借意犀牛角能溶解毒物,便成就了这只无公害杯。杯子的主人一定好酒量,因为玉角杯不能直立,超过100毫升的酒,必须一饮而尽。杯子的外侧雕刻了一只中国传统的夔纹。

龙的形象几乎遍布汉代装饰用的玉器。它是龙形玉佩。它是龙纹玉璧。它是龙凤纹重环玉佩,两千年前,它叠放在南越王脸上,一如瞳孔望向人类不可见的地方。身处内环的龙托起外环的凤,执手相看,雕刻者将内外环的纹饰设计为不同的方向,让人错觉双环旋转,气韵便由此而生。

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敛玉,以慰其灵。随葬用玉在汉代表现得更为极致,当时流行的观念是,用玉器随葬可以保住墓主人精气不散,在汉代君王的葬礼上堪称奢侈品的玉衣风靡一时。“愿在体而为衣,安君王于九泉”,这2291片玉被红色的丝线串联,与那些金银铜铝相比,这件属于南越王赵眜的丝缕玉衣有了属于自己的红色血脉。

南越国,秦汉帝国的南土,这里的玉承袭了中原玉文化的正统,也融合了海外异域的风情。

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丨2-10南越汉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