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志·孙策传 译文(其三)

2021-12-22 11:59 作者:国风炫漫  | 我要投稿



原文:

       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曰:"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又诏敕曰:"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始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乃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山阳公载记曰:瑀单骑走冀州,自归袁绍,绍以为故安都尉。吴录载策上表谢曰:"臣以固陋,孤特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仰荣顾宠,所不克堪。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於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虽辄捐废,犹用悚悸。臣年十七,丧失所怙,惧有不任堂构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诚无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将弱冠佐命。臣初领兵,年未弱冠,虽驽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术狂惑,为恶深重。臣凭威灵,奉辞伐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臣松之案: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江表传曰:建安三年,策又遣使贡方物,倍於元年所献。其年,制书转拜讨逆将军,改封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江表传曰: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於皖城。勋粮食少,无以相振,乃遣从弟偕告籴於豫章太守华歆。歆郡素少谷,遣吏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得。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馀人,并术、勋妻子。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贲、辅又於彭泽破勋。勋走入楚江,从寻阳步上到置马亭,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至沂,筑垒自守,告急於刘表,求救於黄祖。祖遣太子射船军五千人助勋。策复就攻,大破勋。勋与偕北归曹公,射亦遁走。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攻黄祖。时刘表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策与战,大破之。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是时哀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吴历曰: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译文:

        此时袁术僭号称帝(袁术于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称帝),孙策便写信斥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曹操上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册封他为吴侯。江表传》中记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夏天,汉朝朝廷派遣议郎王誧(bū)奉天子之命对孙策下达的戊辰诏书中说:“董卓叛逆作乱,祸乱国家并残害民众。先将军孙坚志在讨伐平定此逆贼,可惜他美好的愿望未能实现,好在他的美名广为传扬。孙策遵循其父亲的正道,求福有道而毫无邪念,现在任命孙策为骑都尉,继承其父乌程侯的爵位,兼任会稽太守。”朝廷又下诏令说:“原左将军袁术不顾念朝廷的恩典,犯下凶逆大罪,私自制造符命去附会虚假的气象,想趁战乱之际,欺诈百姓,起初听到关于他的言论还认为不是这样的。等到获得使持节平东将军兼领徐州牧的温候吕布上报袁术所捏造迷惑大众的荒诞妄言后,才知道袁术险恶的性情,随后他行无道之事,修建王宫,设置公卿,祭祀天地,摧残民众,损害财物,造成的祸害十分残酷。吕布先后上表说孙策(你)对朝廷是一心一意的,还准备回军讨伐袁术,为国家效忠,以求得朝廷显著的嘉奖表彰。悬赏是用来对待有功之人的,只要勤奋诚恳,朝廷便会授予恩宠和官爵,这样就能承袭先辈的封邑,担任治理大州郡的长官,富贵和荣耀也能同时获得,现在正是孙策(你)竭尽所能为国出力效命的时候了。朝廷急切期望你与吕布以及代理吴郡太守安东将军的陈瑀齐心协力,共同奔赴讨伐袁术。”孙策认为自己统领着军队,但以骑都尉的官职兼领会稽太守的职位有些低了,他想获得将军的称号,于是就派人去向王誧委婉表示,王誧便以皇帝的名义授予孙策为明汉将军。当时,陈瑀屯兵在海西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孙策奉诏整治行装,应当与吕布、陈瑀一同商议讨伐袁术这件事的形势。孙策的部队行军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时,陈瑀暗中图谋袭击孙策,他派遣都尉万演等人秘密渡江,让他们拿着三十余个印符交给丹杨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丹阳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泾县(今安徽省泾县)、陵阳(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始安(今广西省桂林市)、黟县(今安徽省黟县)、歙县(今安徽省歙县)这些险要县城的贼军首领祖郎、焦已以及吴郡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严白虎等人,指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内应,等到孙策率军出发后,陈瑀打算攻取孙策所辖的各郡州县。孙策察觉到他的意图后,派遣吕范、徐逸进攻驻兵在海西县的陈瑀,随后大败陈瑀(《三国志·吴书·吕范传》中记载吕范和徐逸在这场战斗中斩首了陈瑀的大将陈牧),俘获其官吏士卒的妻子和儿女四千人。《山阳公载记》中记载:陈瑀单人独骑逃往到冀州(东汉末的冀州,其范围至少相当于今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山西、陕西六个省市全部地区及内蒙一部份地区),自行归顺于袁绍,袁绍任命他为故安(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都尉。《吴录》中记载孙策上表谢恩说:“臣(我)凭借见识浅陋的身份,孤身保守边陲。陛下广施恩泽,不疏漏任何细节,让臣继承父亲的爵位,并掌管有名的郡县。获得朝廷如此的荣誉和恩宠,臣不能胜任承受。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二月二十日,臣在吴郡的曲阿收到袁术所呈献的章表,让臣担任荡寇将军;等我收到朝廷的诏书,才知道先前的章表是袁术擅自伪造的。虽然臣当时就将伪造的文书丢弃作废,但现在想来还是震惊恐惧。臣十七岁时,就丧失了依靠(指失去了父亲孙坚的庇护),害怕自己因见识肤浅而不能胜任先辈留下的事业,有愧于继承父业的训诫,臣实在是没有像霍去病那样十八岁就建立功勋的能力,也没有世祖(刘秀)手下那些弱冠之年的将军(这里主要指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耿弇,他二十二岁就被刘秀拜为大将军随其南征北战),年纪轻轻就能辅佐君王的才能。臣最初率领军队时,还不到二十岁,虽然迟钝懦弱且没有将帅之才,但还是想竭尽全力地用自己卑微的性命来为国效命。只因袁术现在狂妄昏惑,作恶深重。臣凭借陛下的声威,奉君主之正辞讨伐有罪之人,臣想一定能敬献上捷报,以报答陛下授予臣的官爵和荣耀。”臣裴松之考证:本传记载孙坚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去世,孙策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去世,孙策死亡的时候年纪在二十六岁,计算孙坚去世时,孙策应该是十八岁,然而这个表章上说是十七岁,那就不符合本传的记载。张璠的《汉纪》以及《吴历》都记载孙坚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去世,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而本传的记载有误。《江表传》中记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又派遣使者向朝廷进贡地方宝物,数量比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时所进贡的多了一倍。这一年,朝廷下令转拜孙策为讨逆将军,改封吴侯。袁术死后(袁术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去世),其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率领他们的部众想投靠孙策,而庐江太守刘勋在半路上截击他们,把他们全部俘虏,并收缴了他们携带的珍宝后返回自己的大本营。孙策听说这件事后,假意与刘勋结为盟友。刘勋刚得到袁术的部众,而当时豫章郡上寮城(汉代上寮城在海昏县内,今所在位置大致在江西省北部)的宗民有一万多户在江东(有一种说法说是孙策把上寮城的宗民迁往或骗往江东),孙策便劝说刘勋趁机前往攻取上寮城。刘勋出兵后,孙策率领轻装部队在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突袭并攻下了刘勋在庐江郡的治所(庐江郡的治所在皖城,在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刘勋的部众尽数投降(这里刘勋的部众应是指在皖城内没随刘勋一同出征的人),刘勋自己和随从的部下几百号人则归顺了曹操。《江表传》中记载:孙策受到诏令,与司空曹操、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人一并合力讨伐袁术和刘表。孙策的军队严阵以待正要前进时,适逢袁术死了,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畏惧曹操,不敢镇守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东北部),于是共同抬着袁术的灵柩,扶持着他的妻子儿女以及男女部众,到皖城(今安徽省潜山)投奔刘勋。刘勋的粮食少,没有办法救济他们,于是刘勋派自己的堂弟刘偕到豫章太守(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华歆处买粮食。华歆的郡里一向少粮,他派遣官吏领着刘偕来到海昏县的上缭(今江西省永修县),让众多宗民(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共同拿出三万斛(相当于三百七十五万斤)粮食给刘偕。刘偕到那里待了一个多月,才收得粮食几千斛。刘偕于是向刘勋报告,详细说明情况,让刘勋前来袭击夺取上缭。刘勋得到刘偕的书信后,让自己的军队秘密潜入到海昏城(今江西省北部)下。上缭宗民的首领知道后,带领民众尽数出逃躲藏了起来,刘勋这下一无所获。当时孙策正向西讨伐黄祖,部队前行到石城(今江西省赣州市)时,听闻刘勋轻装行军到海昏,孙策便分兵派自己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在彭泽(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等待刘勋,孙策自己则和周瑜率领两万人徒步袭击皖城(今安徽省西南部),当即就攻克了皖城,得到袁术的各种工匠以及仪仗乐队部众三万余人,一并还有袁术和刘勋的妻子儿女。(孙策)上表任用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人李术为庐江太守,给了他三千名士兵来镇守皖城,至于俘获的人则都被孙策往东迁徙到吴郡。孙贲、孙辅又在彭泽攻破了刘勋。刘勋逃进楚江就是现在的长江),从寻阳(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蔡山镇聂福俊村一带)徒步向上来到置马亭(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听闻孙策等人已经攻克了皖城,于是往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南)的方向逃去。刘勋到沂水(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流域,筑起堡垒自行防守,并向刘表告急,求救于(刘表部将)黄祖。黄祖派自己的长子黄射率领水军五千人援助刘勋。孙策再次前来进攻,大破刘勋。刘勋与刘偕向北归降曹操,黄射也逃走了。孙策缴获刘勋的士兵两千余人,船一千艘,于是向前行进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地区)进攻黄祖。这时刘表派遣侄子刘虎、南阳(河南省南阳市)人韩晞率领长矛兵五千人,前来担任黄祖的先锋部队。孙策与这支部队交战,大败对手。《吴录》中记载孙策上表说:“臣(我)讨伐黄祖,于十二月八日到黄祖所屯驻的沙羡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刘表派遣将领来援助黄祖,并一起扑向臣。臣在十一日清晨率领担任江夏太守兼代理建威中郎将的周瑜、担任桂阳太守兼代理征虏中郎将的吕范、担任零陵太守兼代理荡寇中郎将的程普、代理奉业校尉的孙权、代理先登校尉的韩当、代理武锋校尉的黄盖等人同时一起进攻。臣亲自在陈列的围栏旁骑着战马,亲手拍击急促的战鼓,以此来齐整统一作战的态势。将士奋勇激进,比以往要踊跃百倍,各个心神专一意志坚定且果敢,各自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之中。将士们跨越重重壕沟,迅猛如飞。大火顺风燃烧起来,在浓烟之下将士们展开激战,弓弩齐射,流矢像雨一样密集地落下,战斗了一天一夜,黄祖的部队这才被击溃败逃。锋刃所截断之处,迅猛的火势所焚烧之处,,没有一个活着的贼寇,只有黄祖逃走了。(我军)俘获黄祖的妻子儿女男女有七人,斩下刘虎、韩晞等人首级两万余颗,其中投水溺死者一万余人,缴获战船六千多艘,财物堆积如山。纵然刘表未被擒获,而黄祖一向很狡猾,是刘表的心腹,作为其党羽帮凶,刘表之所以有如此的嚣张气焰,就是凭借黄祖滋生的势力,然而现在黄祖的家属部曲,已如清扫过的地面般无所存余,刘表已是孤立的贼虏,成了行走的尸身鬼魂。这些实在都是圣明朝廷的神明威武震撼远方的结果,臣讨伐有罪之人,得以向朝廷报效了微薄之力。”

       当时北方袁绍的势力正在壮大变强,而南方的孙策又吞并了江东,曹操无力兼顾两边,就打算对孙策实行安抚。《吴历》中记载:曹操听闻孙策平定了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流露出畏难的表情,常喊:“很难与这‘小疯狗’(指孙策)争锋啊!”曹操于是把自己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孙匡生卒年不详,保守估计当时不会超过15岁),又为自己的儿子曹章(彰)娶了孙贲的女儿,此外曹操还以礼征召孙策另外两个弟弟孙权和孙翊,接着又命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


三国志·孙策传 译文(其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