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理论
若将人二分为肉体与精神,意识与潜意识,他们分别在追求什么,他们的追求又有什么联系呢?
一、肉体
肉体进化而来,从单细胞生物,植物,一直到人。生物体不断的变异,遗传。在无数的变异体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①凡是存活下来的生物,根据幸存者原理,都是会适应环境的,都追求生存繁衍。凡是不适合,或者不想要生存的物种都被淘汰了,剩下的都是适应环境,想去追求生存繁衍的。
②所以生物体追求存在,不仅追求自身存在,还追求种群存在,再夸大一点是某个生物圈延续存在,在扩大一点是星球宇宙的和谐共存。不追求生存繁衍不适应环境的的物种会被淘汰,同时,自私的只会零和博弈的物种也不适应环境,也会被淘汰。自己幸存,但整个族群被破坏,自己个人不久也会因族群失败而被灭亡,自己族群幸存,但是整个生物圈环境失衡灭亡,那么整个族群也会被灭亡的环境生物圈拉去陪葬。所以幸存到如今生物体内应该留有【保护集体,保护环境】的整体意志。
在无数轮进化后,根据幸存者原理,剩下的就是今天的物种,对于今天的物种,可以形象的比喻他们的动机需求,【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的生存】,他们不仅追求个人的生存,也追求种群,生物圈,星球宇宙的和谐共存。
所以今天的肉体,追求自己生存,种群生存,生物圈生存,与星球宇宙的和谐共存。且越后面的动机力量越大于前面。
③生物体不仅要主动适应环境,环境也要适应生物体。生物体不仅要适应环境,也要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环境不仅要适应生物体,也会改变生物体适应自己。最终使得生物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综上所述,肉体追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意识
意识为意识的到意识,是一种觉知。比起肉体来,我们是意识。我们能感受到痛苦快乐,但肉体不会。
所以, 我们或者说意识在追求什么,去苦得乐。
三、联系
从单细胞生物、到植物、到动物、到人。意识慢慢从肉体中出现了。过去,只凭肉体自己就能适应环境做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随着生物体越来越庞大,环境信息越来越庞杂,要想适应环境,单凭肉体和潜意识自身的单线条的浅显的刺激—反应,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所以肉体雇来了意识,放权给他,让他去思考,去判断,去决策,来处理复杂问题,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生存繁衍、和谐共存。
面对生活中的不同问题,潜意识(肉体)作为基础的处理器,一直在处理分析,并且把他认为有必要的问题上传给意识,让他再次进行分析处理。
肉体放权给意识,就像雇了一个秘书,帮助他处理问题。肉体一方面给他身体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要控制他,保证他是为了肉体的生存繁衍、和谐共生而工作,所以分泌激素,让他痛苦快乐,用痛苦限制他做一些事,用快乐鼓励他做一些事。肉体本身就象是植物,不会感到痛苦快乐,只有作为意识的你会。
那么什么事情,肉体会鼓励,什么事肉体会惩罚,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肉体欲望
饿了就让你难受,你就去觅食,春天到了就让你发情,你才会繁衍后代。正所谓如果人没有进食欲肚子空了也不会感到饿,那么人类早饿死了,没有性欲,人类早也就灭绝了。
②自我认同
身体需要保证你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保证你有足够的力量,能去适应环境。需要你向身体证明你在走向和谐共生的道路没有偏航。你必须向身体证明这三点,身体会奖励你快乐,否则,例如自己被否定了,一个现象按照自己原有理解解释不清,就会让你痛苦。逼你去做出更多解释说服潜意识(肉体)或者改变自己认知。
③爱与和谐
爱与和谐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意识需要保证与环境和谐共存,去和他人建立起友爱的联系。会有和谐的感受,肉体也乐见其中。
例如一场恋爱,虽然是依赖于肉体荷尔蒙激素的分泌,但依旧是珍贵的感受。感受体验是目的,是结果,所以它的存在形式并不重要。正所谓感觉器官只是承载感受的工具,感觉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作为意识的我们拥有感受痛苦快乐的能力,所以世界才有了存在意义,肉体的和谐共生才有了存在意义。而没有存在意义的东西不应该存在。
失去感觉器官,那么换一种形式去感受就好。失去感受,失去意义,换什么形式也不行。
感受=和谐,是世界与我们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