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REACH服务商的常见技术雷区!
近期,汽车海外技术合规联盟协同艾科森环境技术共同对国内市场上的几家所谓能提供欧盟REACH整车合规公司进行了技术评估,发现很多此类公司都是“半路出家”,认为这块有市场,所以转行来从事,但是在技术公开宣讲内容中,错误百出!(有需要详细技术分析的可联系我司花经理)以下仅对其中最最基础的技术错误进行揭露。请所有车企技术负责人以及采购人员引以为戒,擦亮眼睛,千万不要仅仅只相信“低价中标”,已合作的车企请自查!
1. 欧盟REACH的实施日期不明
很多第三方检测公司在讲解欧盟REACH的实施时间时,搞混了时间点,这是最基本的对法规认识的不足,认为2007年6月1日是实施时间,殊不知2007年6月1日只是法规的生效时间。如果起草过标准的技术人员,肯定清楚,标准法规发布生效有时间点,实施肯定会另有缓冲时间点,因此REACH正式可操作的时间点应是2008年6月1日,采纳的时间为2006年12月18日。当年2008年6月1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也是在这一时间点正式运营,欧盟委员会官网也是有记录的。

2. REACH注册现在做不了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出于自己做不了REACH注册或者技术不够专业(需要非常专业的懂毒理的技术人员),在公开宣讲时说2018年5月31日后,也就是过了这个截止期后,不鼓励企业做注册或者只能找已注册的供应商了。这个是对欧盟REACH重大的误解。欧盟REACH本身是针对不同的年度吨位出口量,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时间点开启不同吨位的注册强制要求,2018年5月31日是最小吨位(即1吨/年出口物质进入欧盟市场)需要强制实施REACH正式注册的日子,也就是这是所有每年出口1吨以上的化学物质进入欧盟市场开始大量注册的开始,因此这些所谓懂REACH的检测公司(且是国际知名第三方检测企业)是对意思完全理解反了。如果关注我们公众号的会发现今年是锂电池等材料公司注册的大年。电池材料出口欧洲爆发 REACH注册成门槛
3. 关于授权国内企业需要应对么?
关于这个问题,绝大部分的检测公司转行进入做REACH的都误解了,严格地来讲是研究不深、理解不透、技术水平不过关。在由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协同艾科森环境技术起草和翻译的汽车行业REACH指南中有明确记录,授权针对的对象是欧盟境内或者EEA区域内的国家,我们中国是独立主权的国家,不要在理解错误的同时,错把我们中国也划进了欧盟区域,这不亚于“毒教材”毒教材不该发生,却在汽车行业时常发生!
4. SDS不止是格式问题
部分第三方企业认为购买一套SDS制作软件就可以完成所有国家的SDS制作,殊不知SDS本身并不是只按一个格式而来,且很多软件中的危害分类都会出现分裂错误,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SDS制作错误非常频繁,且市面上关于SDS制作的软件也是鱼龙混杂,大部分即便是通过软件制作后,仍然需要经过严格的人工审核。「揭秘」SDS制作的7个常见致命错误!因此我们要尝尝告诫车企,几百块的SDS和几千块钱的SDS看似相似,实际千差万别。欧盟CLP法规并不是提供了一套格式模版的法规,而是基于联合国GHS体系修订的法规。艾科森受邀联合国GHS修订会议!
5. 基于车企技术不懂,乱选测试项目
检测公司始终认为整车REACH主要花钱花精力的地方就是测试,因此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自认为擅长的SVHC测试或者附录17的测试上,但是在测试项目选择上,基本是基于自身的成本乱选择测试项目,反正车企技术不懂,就胡乱选择测试。就出现了搞笑的现象,比如在纺织材料里测镍,在金属材料里测邻苯类物质。这种完全是对测试本身对不付责任,且后续整车或者零部件超标的可能性非常大,最终害了的还是国产自主品牌。「从薇娅重罚」评出口汽车"假合规"5大风险!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以及零部件肩负着“汽车强国”的“中国梦”,然而在关键材料技术领域,部分车企负责人或者采购仍然嘴上相信中国制造,实际贬低中国技术,总是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制造走出去需要的真是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不是长期接受国外机构、国外标准、国外第三方的“卡脖子”!主观上不改,客观的事实也难以改变。
☆ END ☆
艾科森环境技术为欧盟官方指定翻译汽车行业应对欧盟REACH 4.0 版本,并与欧洲各国执法机构和REACH立法机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欧盟委员会EU Commission、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等三十多个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并在国内首次开创性提出汽车行业整车应对REACH解决方案, 同时覆盖SCIP通报、欧盟电池指令解决方案,电子电器、电池回收方案,空调、轮胎等汽车其他零部件全系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欧盟REACH、欧盟电池指令、SCIP通报、欧盟新电池法、CLP、BPR、RoHS、ELV、碳足迹、碳排放法规、GADSL、PoPs、加州65、美国TSCA、UK REACH、K-REACH、土耳其REACH等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