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王国”大事记年表
1815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下台后,欧洲列强于维也纳召开会议(即“维也纳会议”)。在会议上,他们为了制衡法国,决定将法国大革命前的荷兰共和国、奥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北部)、卢森堡公国和旧教主采邑区合并为“荷兰联合王国”。这个联合王国的领土包含了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但合并却造成了当地语言、文化和宗教的矛盾。
1828年,比利时自由党和天主教党结成了反对派联盟,他们为比利时能获得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斗争。
1830年8月25日,比利时人民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加之物价和失业率上涨,因而发动武装起义,与荷兰政府军在街头巷战。与此同时,奥地利和普鲁士被德意志革命运动所困扰,而俄罗斯忙于镇压波兰革命,所以他们虽然想协助荷兰遏制比利时起义,但都无力出手。因为比利时人民有明显的亲法倾向(比利时和法国在语言、文化和宗教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荷兰联合王国的成立本身就是为了制衡法国,再加上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以自由主义者自居,他同情比利时人反对联合王国的专制统治,所以法国支持比利时起义。而英国也对比利时起义表示支持,因为荷兰联合王国的工商业发达,对英国产生了威胁,英国人想通过让比利时独立的方式来打击荷兰。比利时在得到英法的支持之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并拒绝和荷兰组建共主邦联。10月4日,比利时临时政府宣布比利时独立。11月18日,比利时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比利时独立,并选择成为了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这一系列的事件被称为“比利时1830年革命”。一开始,比利时人想请法王菲利普一世的儿子来担任国王,但遭到英国的反对,因此作罢,随后又选择了与法国国王结婚的德国王子利奥波德担任国王。
1831年2月7日,比利时政府颁布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责任那个制的原则,国王有行政权,但要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享有享有最主要的权力。2月27日,艾迪安•康斯坦丁•德•热尔拉什就任比利时首任首相。7月17日,利奥波德抵达比利时。7月21日,利奥波德就任比利时国王(即“利奥波德一世”),这一天也成为了比利时的国庆节。8月2日,荷兰政府打破停战协定,试图恢复对比利时的统治。8月12日,在法国的干涉下,比利时和荷兰再次实现停火。11月,欧洲列强在伦敦签署条约(即《伦敦条约》),初步解决比利时问题。根据该条约,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承认比利时独立,并确认了比利时“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但比利时也需要割让马斯河以东的林堡省和半个卢森堡省给荷兰。这也为欧洲开辟了一个先例,即以革命、起义来推动列强做决定是可行的,鼓舞了此后数年内欧洲其他地方的人民用起义和革命的方式来争取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1835年5月5日,一条从布鲁塞尔到梅赫林的铁路宣布通车。这条铁路是在比利时王室的资助下修建起来的,也是欧洲大陆第一条铁路。
1839年4月19日,荷兰国王威廉十世被迫在《伦敦条约》上签字,承认比利时独立。他的签字也让《伦敦条约》正式生效。
1848年1月,意大利的西西里爆发了反抗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治统治的革命,迫使费迪南多颁布宪法,这拉开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序幕,比利时也受到了波及。
1865年12月20日,利奥波德一世去世,享年74岁。12月17日,利奥波德一世的儿子加冕为比利时国王(称“利奥波德二世”)。
1876年,利奥波德二世开始以国际开发的名义入侵刚果河流域。
1893年,比利时基本实现普选制。
1885年,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的刚果地区划为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土,随即利奥波德在这里建立了“刚果自由邦”。刚果自由邦是一个非政府殖民组织,由利奥波德二世私人控制,他也是唯一的股东和董事。利奥波德二世以促进当地发展的名义大量掠夺刚果的象牙、木材和矿产,然后运到国际市场上去卖,并且利奥波德还大肆迫害刚果百姓,动不动就砍人手脚。这一系列举动让比利时在国际上名声狼藉,也让利奥波德二世成为了知名暴君。他在刚果的统治造成了大约300万人的死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比利时虽然被宣战,但是并没有派兵。同年11月17日,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宣布沙俄在海河东岸的一片占领区为自己的租借。在比利时允许俄国在这里开工厂后,俄国也同意了。
1902年2月6日,中国清政府与比利时签订《天津比国租界合同》。根据条约,“天津比租界”位于俄租界的南边,在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一直到延续小孙庄,面积有740亩。同时比利时还要从比租界到京山铁路的区域为“预备租界”,以备日后生意兴隆时,需要地方扩建。这个租界成为了比利时在中国唯一一个租界。
1908年11月15日,比利时政府正式从利奥波德二世手中接管刚果自由邦,成为比利时真正的殖民地,并改称“比属刚果”,其面积约有234万平方公里。
1909年12月17日,利奥波德二世去世,终年74岁,在他的统治时期里,比利时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便车,使其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2月23日,利奥波德二世的侄子、佛兰德伯爵菲利普的儿子阿尔贝加冕为国王(称“阿尔贝一世”)。
1914年8月3日,德国发兵入侵比利时,由此比利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利时在战争中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措施,有效抵挡了德国的进攻。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比利时所处的协约国阵营的胜利而告终。战后,比利时政府请求协约国集团废除1839年生效的《伦敦条约》,因为该条约虽然确立了比利时的独立地位,但也把中立国的身份强加给比利时,以至于比利时在战争中显得很脆弱。该请求在巴黎和会中得到了列强的批准。阿尔贝一世在战争结束后鼓励发展工业和远洋船队以恢复经济。
1920年4月20日,第7届夏季奥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即“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9月12日,本届奥运会圆满结束。
1931年1月15日,天津比租界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政府。比利时因为天津租界遇到了财政危机,在4年前的1927年便提出了归还租界,并于1929年签订了相关条约,但比租界所拥有的9.3万两白银(含利息)的债务,却由中国来承担。
1934年2月17日,阿尔贝一世在登山时遇难,终年58岁。2月23日,阿尔贝一世的儿子加冕为国王(称“利奥波德三世”)。
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出兵入侵比利时(即“法国战役”),比利时由此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5月27日,比利时政府向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28日,比利时军队与德军全线停火。
1945年9月2日,驻扎比利时的德军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比利时复国。战后,利奥波德三世因在战争中同情纳粹而遭到社会党、自由党、共产党和乌德比斯特党的集体反对,于是他只能流亡瑞士,由弟弟夏尔王子担任摄政。12月17日,比利时加入联合国。
1949年4月4日,比利时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1950年,利奥波德三世是否允许他回国的公投中获得了58%的选票。5月22日,利奥波德三世返回比利时,但很多百姓用大规模的罢工来抵制他。宪兵在镇压罢工者时开枪射杀了四名工人,由此在比利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7月16日,利奥波德三世被迫退位。7月20日,利奥波德三世的儿子博杜安加冕为国王(称“博杜安一世”)。同日,夏尔王子也结束了自己作为摄政的职责。
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25日,比利时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0年6月30日,比属刚果正式脱离比利时而独立,成立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5年4月8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
1983年9月25日,退位已久的利奥波德三世去世,终年81岁。
1993年7月31日,博杜安一世去世,终年62岁。8月9日,因杜博安没有孩子,他的弟弟加冕为国王(称“阿尔贝二世”)。
2003年6月1日,比利时同性恋婚姻正式合法。
2010年6月13日,比利时举行政府大选。投票结果显示,没有党派在大选中取得绝对多数。各党派中在下议院中取得席位最多的是“新弗拉芒人联盟”(在150个席位的下议院中取得了27个席位),排名第二的是法语社会党(有26个席位)。但又由于新弗拉芒人联盟是个分离主义政党,致力于将比利时的“弗拉芒大区”独立出去,这导致法语社会党无法就组建联合政府问题与其达成协议,形成了政治僵局(即“2010年-2011年比利时政府难产”)。
2011年12月5日,阿尔贝二世任命埃利奥·迪吕波担任首相(第68任),令六大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自此比利时的政治危机终于被平息。在这次危机中,比利时政府长达543天没有组阁,打破了世界纪录。危机之后,比利时修改了宪法,赋予了南北两个大区正式的自治权,首都布鲁塞尔由中央政府的直辖,并削弱了上议院的权力。
2013年7月21日,阿尔贝二世退位,他的儿子菲利普随即继位(称“腓力一世”)。
2014年10月7日,法语革新运动党党魁夏尔•米歇尔就任比利时首相(第69任),他是该国目前为止最年轻的首相,年仅38岁。
2018年12月18日,米歇尔及其内阁辞职。辞职的原因是其在联合国签署《全球移民契约》从而在国内引起了国内的政治风波,布鲁塞尔街头出现大规模游行示威;新弗拉芒联盟退出他的政府,使其未能取得多数议员的支持而成为少数政府。12月21日,腓力一世批准辞职,米歇尔担任留守首相直到下一届内阁被选出。
2019年10月27日,米歇尔提前卸任首相,因为在此之前他当选了第三任欧洲理事会主任(会于当年12月上任),他需要时间来准备新职务,随后腓力一世认命与他同党的苏菲•威尔梅斯(原本是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为首相(第70任)。这也是比利时第一位女首先相。
2020年10月1日,威尔梅斯为照顾患脑癌的丈夫而辞职。与此同时,经过16个月的谈判,新的联合政府终于宣告成立,副首相兼财政大臣亚历山大•德克罗。联合政府被称为“韦拉第联合政府”,因为其意识形态包括基督教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环保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酷似韦拉第著名的乐曲《四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