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 厚朴麻黄汤证的病机应当是饮邪上迫于肺,肺气失却肃降功能。其证当属饮留于肺,肺气开合不利,虚中夹实(饮邪),偏里不离表,寒多而热少。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陈修园《金匮方歌括》)。今将其方证含义以及应用叙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证候释义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其临床指征仅有“咳而脉浮”四字,很难看出它的属性,是热证还是寒证,是表证还是里证,是虚证还是实证,简而言之,是阳证还是阴证?要明确它的属性,还要从原文说起。 原文云:“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由此可知,导致肺痿之因,有误汗,有呕吐,有素体阴虚,有小便频数,有便难而攻下之。由此致使体内津液耗伤(上焦尤甚),饮邪稽留,进而肺气失肃,肺叶不张,而形成肺痿。 至于肺痿的临床表现,原文云:“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参考《千金要方》“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方”,可见肺痿除咳嗽外,还有口中时吐稠痰(浊唾)或稀痰(涎沫),胸满,或喉中水鸡声,脉数等。综合而言,厚朴麻黄汤证的病机应当是饮邪上迫于肺,肺气失却肃降功能。其证当属饮留于肺,肺气开合不利,虚中夹实(饮邪),偏里不离表,寒多而热少。 方药解析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细辛各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依厚朴麻黄汤证形成的因素及其病机变化,治疗方药应以逐饮降逆、利气肃肺为主,兼以甘温益气为法。方以麻黄为宣肺降逆、止咳平喘之要药,与降气的厚朴、杏仁,定喘的五味子、细辛同用,能降逆肃肺,止咳平喘;而麻黄之宣肺行水,半夏之燥湿祛痰,干姜之温运脾阳,三味合力,可以调理脾肺功能,使水液通利三焦,不使其停滞而为病;用寒凉之石膏,以制麻、姜、辛之温燥,不使有发汗之弊;小麦养心敛汗,意亦在此。中医方剂学家陈潮祖认为,“仲景此方,麻黄、杏仁、厚朴三药同用,治疗气喘、胸满,旨在示人上宣下导,是其不二法门……麻黄、杏仁擅长宣降肺气,厚朴擅长降其胃肠之气,三药同用,上宣下导,则喘满消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曹颖甫认为,此方证亦属痰饮,故拟厚朴麻黄汤治之,略同小青龙汤,但“人体之中,胃本燥热,加以胸膈留饮,遏而愈炽,所以加石膏者,清中脘之热,则肺气之下行者顺也。所以加小麦者,咳则伤肺,饮食入胃,由脾津上输于肺,小麦之益脾精,正所以滋脾阴也。此厚朴麻黄汤大旨,以开表蠲饮为主治者也”。(曹颖甫《金匮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