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寒冷的冬天看到最温暖的人性 评《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

文/杜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这首无衣是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剧中常常被引用的。他代表了战友之间,在生死存亡之中建立起的简单而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虽是友谊但是胜过友谊,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可以托付生命的袍泽之情。
当二战结束,硝烟散去,但和平并没有到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战争不过是这种江湖的延伸而已。他不是虚拟的武侠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用血肉和生命堆砌出来的一部悲歌。
对于韩战,我们的情感十分复杂。中华优秀儿女为他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造成了太多的悲剧。当迷雾散去,我们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我们更容易从人性的立场去面对他。《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个西点军校学生眼中的朝鲜战场,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责任、荣誉、国家--这是西点军校的校训。但其实在战场上,人在生死关头,下意识里更多的是生存和拯救生命。而为了生存,可以依靠和借助力量的只有自己的团队和战友。也许有英雄,但是他们也是人。大部分的英雄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不是他们杀了多少敌人,而是他为了拯救战友的生命,可以忽略自己,可以奉献自己。当团队中绝大部分人都如此思考和行为时,那这个团队就是在生死瞬间可以给人安全、信任,让人依靠的归宿。
太多的扭曲,让我们对这场战争有了太多的误解和偏见。美军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恶魔,不是一群花花公子拼凑出来的炮灰。他们是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所以在错误的地点进行了错误的战争,但这并不能抹杀彼此都拥有的人性温暖的一面。
记得书中有一段说一个中尉排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而受伤昏迷,同伴们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他抬下阵地。之后一天多的时间里,他才辗转到战地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后又坐火车到转飞机到日本接受治疗。他在医院时已经神志模糊,但当听到外面的雨声,他却开口恳求护士让他的士兵进来避雨。护士也配合的回应允许大家进来避雨。读到此眼眶湿润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就是军官的责任和对兄弟的爱护。这里没有矫揉造作,只有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
真实的美军不是我们想象中如日军一样的残暴。他们有纪律,是军人而不是土匪。他们不会去随意抢夺平民的财物,他们会去购买。不会去强奸妇女,当然也许他们会招妓,但这是一种文化并非罪恶。他们不会去随意屠杀平民,当然当他们觉得对方对自己的生命有威胁,或是怀疑对方是人民军的便衣时,也不会坐以待毙,并主动攻击。但这都是在一种基本价值观下,有纪律约束的行为。当然那里都有败类和烂人,违纪也时有发生。但如果朝鲜平民去军官那里告状,军官大多数会为他们主持公道,这和我们曾经所知道的美军完全不同。并不否认里边有美国人自己的主观因素,但从大部分南北朝鲜平民对美军的友善立场,就可以印证这些情况大部分属实。
美军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就是不能丢弃战友,要尊重生命。当然现实情况往往让你不可能去拯救每一条生命。但当你看到书中最多的是,大家的勋章是因拯救战友而得,而并非是杀敌所得,你就可以理解这支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是些什么。胆小鬼是可耻的,但抛弃战友而自己逃生的人更为可耻,他会受到所有人的敌视和鄙视。当一支小分队陷入敌人的包围时,会有几百人,甚至动用飞机坦克来救援他们。在这样的集体里,虽生死无常,但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也正是这份安全感才温暖人心,让人能真心的认同这个集体,为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所信仰的价值观去战斗。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历史仍在继续,并未停止。只有我们双方彼此了解沟通,才会避免新的悲剧发生。战争没有赢家,不论是军人还是人民,不管是侵略还是被侵略,最后都不过是一群远在庙堂的政客,为获取利益而造就的牺牲品。
向在最寒冷的冬天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双方军人致敬。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战斗。兄弟连一剧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就用他作为结束吧。
当德军向盟军投降时,德国将军对自己的士兵训话: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见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一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和和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