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难治性耳鸣:气机不畅。实际上,有大量的饱食终日,缺乏运动的痰湿阻滞致
中医如何治疗难治性耳鸣:气机不畅。实际上,有大量的饱食终日,缺乏运动的痰湿阻滞致清阳不升者,这类人胃中不是空虚,而是胃中阻塞,气机不通,也可见气短乏力、耳鸣不聪,并见舌淡而腻,脉濡而模糊者,遣用益气聪明汤加荷梗、石菖蒲、白豆蔻等芳香化湿开窍药后有明显疗效。 明代医家刘纯在小结耳鸣一症之治疗时说: “凡耳鸣症,或如蝉噪之声,或是钟鼓之响,或如闭塞。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治宜清痰降火。 又有因大怒而得,宜顺气聪耳汤(出自《观聚方要补》卷七,由枳壳、柴胡各二钱,乌药、木通、青皮、川芎、石菖蒲各一钱,甘草五分组成。功效为聪耳,主治因恼怒而耳鸣)。 有因于风而得,其鸣如轮车轰然,或气掉眩,宜祛风芎芷散,热则加酒芩、连翘。 有肾虚耳鸣者,其鸣不甚,宜滋肾丸、虎潜丸、大补阴丸、八物汤加黄柏、知母…… 饮酒人耳鸣宜木香槟榔丸。” 气的概念按中医辨证来说还可以分好多种。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成毒。"气为血帅",气机郁滞还可导致瘀血阻络。最后形成热毒与瘀血互结。由于胃、肝、脾、肺气机不畅,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积滞,瘀血阻滞等。 气机不畅的常见病证有:脾胃气滞、气逆证,症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泻后坠胀等;肝郁气滞证,症见情绪不舒、抑郁不乐、胁肋苦满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失调、痛经、经闭等;肺失宣降或胸阳闭阻证,症见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胸痹心痛等。 当今社会,巨大的工作压力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特别是精英人群。超过九成白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已有一部分人表现出大大小小的抑郁症状。“万病由心生”,情志一乱则百病丛生。特别是肝气郁结,会导致全身气机不畅、气血瘀阻,引发五脏六腑一系列的病变。 气郁会导致体内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进而衍生出各种慢性病。内气不顺,邪气瘀积致浑身不适、疼痛;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炎头目,致血压升高、头昏目胀;气积到腹,导致脾胃、肠道疾病;气团夹邪,或寒、或湿热等下行到下焦、致前列腺、妇科杂病等生殖系统问题;气结到筋骨,可致关节不利。积气引起五劳七伤则可致糖尿病甚至癌症…… 体内气机紊乱、郁结,引发诸多疾病 血压升高、头目昏胀、鼻不通、耳不灵 胸闷、心痛 心悸、心律不齐 暴躁易怒、烦躁不安、容易受惊吓、心慌 便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症等 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尿路感染、膀胱炎 女性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痛经、乳腺小叶增生 恶性肿瘤、中风、心梗、脑血栓 糖尿病、高血脂、血粘度高 一郁三结,一根藤上的三个毒瓜 气滞容易血瘀,情绪紧张压抑,长久得不到宣泄会引起肿块等,尤其是上部的咽喉部位,中间的胸、乳房、肝胆部位,下部的小腹、盆腔,容易长肿块、肿瘤。 郁结于上会引起甲状腺、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瘤等 很多咽喉部的不适,像慢性咽炎等,就是中医说的气郁引起的梅核气,感觉喉头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疼痛。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通过调顺颈部、胸背部气机,症状立马可减轻。 此外,甲状腺、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瘤等,在中医看来是瘿瘤,跟气郁、血瘀关系重大,多是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用元和健康内家点穴手法可将这些郁积的气机、痰淤消散,病痛即可消。 成为元和健康内家点穴会员,即可拥有这种点穴调理能力 郁结于胸部会引起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病症 女性多乳腺小叶增生,这与女性容易气郁有关,但是男性由于压力的增加,也会在胸乳房部位长肿块。中医认为,肝经循行经过两胸胁,肝气不舒畅,就会影响气血流通,逐渐形成瘀血堵在两胁肋的肝经上,不通则痛,所以就在胸胁部位出现刺痛,尤其是生气的时候,肝气堵得厉害,刺痛明显。长久,对应的乳房、肝胆部位就容易生实质性的肿块了。 郁结于下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肠癌等 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容易引起胞宫系统的不适。临床上主要表现月经不调,痛经,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就是子宫肌瘤,且变化与情绪有关,即“随喜怒而消长”,如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冲任经脉失调,子宫肌瘤就严重。而通过中医外治法,调顺内气,消散瘀滞,不但可消除月经不调、痛经,对于已经形成的子宫肌瘤也可使瘀滞消除,只留下无害的囊性外壳。 肝胆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中医认为,善治病者重视调气,善调气者重视调畅肝胆之气和脾胃之气。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肝胆为气机出入的枢纽,如果其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一身之气皆有可能受到影响。反过来,肝、胆、脾、胃的枢纽作用也常常受到四者以外任何脏腑病变的影响。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注意顺从其性,促进和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