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主业和副业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同时也是知名的哲学家,比如: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和爱尔斯坦等。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他们也是知名的科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莱布尼茨和康德等。科学家可以是哲学家,哲学家可以是科学家,但科学家成为哲家的比例大,哲学家成为科学家的比例小,科学家和哲学家相互转化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对应性原理,科学家和哲学家相互转化比例的不同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
创立了“二元论”哲学体系的笛卡尔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被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按照黑格尔学派的评价体系,笛卡尔的哲学贡献大于他的科学贡献,他的哲学地位高于他的科学地位。笛卡尔的怀疑论哲学建立在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基础上,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启发和影响下,笛卡尔把传统的经院哲学、基督教哲学、甚至把从感觉获得的经验、从理性推导的公理和原理、把物质的存在等都划归为怀疑的对象。
笛卡尔认为“我在思想,我在怀疑”的陈述不容怀疑,“我思故我在”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他以普遍怀疑的精神把人们从神学的非理性和经院哲学的教条主义偏见、迷信和盲从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他把自我看成是纯粹的精神实体,自我怀疑说明了自我的不完善、不完美,唯独上帝有肯定一切的完善性和完美性,自我在上帝指引下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真实性和意义性。
笛卡尔在上帝、自我或心灵和物质的三个实体之间建立了自相矛盾的二元主义哲学体系,心灵的属性是思维,有主动性或能动性,思维不占有时空,占有时空的物质有广延性、被动性或机械性,物质和心灵彼此独立、平行,不思想的物质和思想的精神从属于、依赖于、统一于全能的上帝。笛卡尔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了当时科学的所有领域,在光学上用几何学证说明了光的折射定律,在力学上把自然运动看成是机械运动。
笛卡尔持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自然即机器”,显示时间的钟和结满果实的树都遵循机械运动的规律,他上承古代科学的原子论,下启现代科学的量子论,自然物质的“最小零件”是微观粒子,它们的形状、大小、机械运动方式决定了自然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特征。笛卡尔提出了运动能量的守恒定律,这比19世纪物理学家提出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早了数百年。在生理学上探讨了神经传导和反射机能的学说,他认为人体四肢的肌肉运动和大脑神经的联动作用都符合机械运动特征,神经传导学为现代脑科学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数学上创立了解析几何,以坐标法和代数方程式表示了几何形状的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他以代数方式将变数引入了数学,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笛卡尔很早就以数学方程式描述物理世界的运动,而物理数学法或数学物理法已是现代科学常用的基本方法。

乔治-伽莫夫是著名的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他的导师有物理学大师尼尔斯-玻尔和卢瑟福,伽莫夫最主要的科学成就是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团高温、高压和高密的粒子态团块,当“原子宇宙”达到几亿度的临界温度时,热辐射压力直接造成了极早期宇宙的巨烈膨胀,原始宇宙的温度随着时空的膨胀逐渐下降,在引力和其它基本力的作用下,粒子态团块形成了今日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星系和宇宙网的超大结构。
伽莫夫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启发下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无线电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一项偶然性的微波通讯实验中证实了伽莫夫的预言,两位工程师意外获得了物理学诺奖,而伽莫夫没能活到颁奖的那一天,他不仅是一位诺奖级别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深受科学爱好者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家,他的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7部科学书籍,18部科普图书,在1956年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
伽莫夫撰写的主要科普书籍有《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给孩子讲万有引力》,《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地球简史》,《太阳的生与死》,《物理大师:伟大物理学家的故事》。科普作者熟悉一句俗语,“科普是科学的广告”,科学家在科研之余或在人生的后半生很有可能从事科普创作和讲座,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对其中的缘由给出了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
近代的早期,科学和哲学没有实现学科的完全分工,科学即是自然哲学,科学家即是自然哲学家;自然哲学即是科学,自然哲学家即是科学家,从近代到现代,杰出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帕斯卡尔、莱布尼玆、惠更斯、马赫、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玻尔、庞加莱等。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撰写的哲学著作有《科学与假设》、《科学的价值》、《科学与方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在哲学上创立了马赫主义学派,对20世纪的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马赫既不是传统的唯物主义者,也不是传统的唯心主义者,而是在两大流派之间创立一种中间主义的哲学流派,马赫在哲学上把人类经验看成是认识的源泉和界限,排除了将物质或精神作为第一性本源的可能,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依托的对象是人的感觉和经验。马赫创立了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直接导致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分支——美国的实用主义和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
1867年,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哲学教授马赫在布拉格大学讲解物理学,1895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讲解科学哲学,从人生前期的物理学研究转向了人生后期的哲学研究,马赫尝试以哲学的统一形态为各门自然科学和心理科学奠定相互联系的基础。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的认识论哲学影响了马赫,马赫的认识论哲学影响了爱因斯坦的时空观。
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产生了主体性效应和伴随性效应,主体性效应大于、小于或等于伴随性效应。从事件哲学转向人生哲学或事件哲学和人生哲学遵从科学哲学形式论的等效原理,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可能从事科学研究的主业和非科学研究的副业,有些科学家主要地研究科学,次要地研究哲学和传播科普知识,有些科学家在中青年时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在中老年时期从事哲学研究和传播科普知识。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主业,哲学研究、科普传播、艺术欣赏和趣味活动等是科学家的副业。科学家主业和副业的划分遵守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比如:伽莫夫把科普创作做成了主业,马赫把哲学研究变成了主业,但科学界的人士都知道,伽莫夫和马赫真正的主业是理论物理学研究,在物理学史的丰碑上都刻下了他们的非凡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