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张迁碑》中的生僻字形,该如何正确认识并临写∣弟于家中


一、弟

要准确拿捏这个“弟”字的风格特征,我想,我们得先对下面两个字做一对比:

上图中右边一字为篆体的“弟”,而左边一个“弟”则是典型的汉隶八分书风格。
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简单地概括篆、隶两种写法的不同,那就是篆体要尽量呈现出圆转的光滑过渡的长弧线,无论写这条弧线的过程中要接笔几次;但隶书的写法会在这些接笔点上将圆转的过渡改为方折。
如果我们照汉隶八分书的典型风格来临写《张迁碑》的“弟”字,它应该写成这样:

这样写成的字也不是不能看,但我个人总觉得它不如揉入篆法来得古雅。

这两个字孰优孰劣,朋友们不妨自择。
二、于

三、家

“家”字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上图中圈出的这一部分写得好像一个封闭的“口”。这是原碑真实的写法呢,还是刻石失误亦或者风化剥蚀造成的?
林散之先生从前临写《张迁碑》的时候,他大概更倾向于前一种意见。

这个字形虽然在汉碑中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例子,但《张迁碑》对隶法的运用的确跟许多汉碑经典不同,因而生僻字也较别的汉碑为多。

这是我在之前的日课中临写过的“览”字。
这个字被圈出的这部分类似于“口”的结构,从前我曾经分析过,它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并不违反隶变的法则。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张迁碑》把“家”字的上部也写出一个“口”字形来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个字形理解得保守一点,认为它不过是把“豕”的一横写得比较长,看起来与“宀”的左右两笔接得比较近而已。

四、中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