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成长、孤独与自我创造

2021-06-07 09:10 作者:icefloww  | 我要投稿

我和他是一个家庭教育下的两个极端。

我喜静他好动。

「动」即侵略,由身体运动进而形成的进攻性思维。

「静」则隐忍,“人们面对着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

幼时第一次对他心生厌恶,是因为他利用母亲的宠溺来投机取巧。

都说童言无忌,他却在那个年纪就开始利用人心。

同一屋檐下,鲜有对话。


本该分道扬镳的两人,如今却走在相同的道路上。

当真是殊途同归,造化弄人。

最讽刺的是,我可能比他这些年筛选出的至交好友更理解他。


谈谈成长轨迹。

他广交友,勤思考,这让他很早就摸到了认知门槛。

而我,我在现实中一直处于没有朋友的状态,因为我不想接受他们。

身边的人总给我莫名的违和感,让我无法完成对「朋友」的定义。

即使像我这般不学无术之人,也意识到了何为与众不同。

成年前与他有过一次对话,虽有共识,仍未能定义这种异感。


实为阶级教育带来的认知差异。

我觉得思想阶级更多一些。

父亲有着读书人的迂腐与气节,这与爷爷有关。

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呵,写到这里,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对他人毫无尊重了。

我这二十余年一直都闷头在自己的兴趣里,下棋不比游戏,学习不如小说,朋友不及爱情。

我对父母长辈的过往经历,近乎空白。

我不感兴趣,我宁愿一个人待着。

也正是这份孤独,让我对这世界抱有太多疑问,堪堪将我拉回了正轨。

当然,是我定义的正轨。


说回教育。

我问他,为什么那人父母皆是教师,品行却如此不堪。

他说因为他们骨子里已经坏了,在上一辈的斗争中。

我听他谈及爱情,谈他对朋友的考量,谈人性谈孤独,还有政治。

我听得明白,但我不说。

不说的原因有两点,我不想和他成为朋友,尽管他是我见过同龄人中唯一能做朋友的男性。

我没有政治立场,我只相信人性。

从人性论,他的立场就有问题。

可思想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能在错的选择中行心中正义之事。

其二,我空有思维认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仍需在反思与学习中沉淀自我。

走在各自的理想主义之路上。


上一篇文章提过,我认为真正的自我价值必然先脱离于家庭。

萨特所言,人拥有绝对自由。

同样意味着绝对孤独。

先寻得自由,再探以价值。

与孤独作伴的漫长旅途中,只有坚持自我创造才能明心见性。

成长、孤独与自我创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