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自大师的点拨: 《Creative Guitar》-Part 3

2021-06-07 09:09 作者:BOHAN博涵  | 我要投稿

第二章——技巧篇

本篇内容最为劝退,但也最为珍贵。全篇以纯文字的方式讲述了Guthrie Govan在电吉他与音乐方方面面的经验,就像你的私人导师亦或是电吉他前辈一样和你聊电吉他的点点滴滴。我把每个部分都汇总到了下面的表格里,接下来每次的更新将会从左到右涵盖一列的内容。表格第一行会有一个【HERE】,表示此篇文章就是讲述【HERE】下方的五个内容

身体情况Physical Considerations

Guthrie Govan举了Tony lommi, Les Paul(没错就是Gibson那个Les Paul),Django Reinhardt, Stephane Gradppelli等人为例,来说明极端的身体(残疾)情况,通过坚持和努力(他们大多数都遇到了事故,使用义肢),客服身体缺陷,仍然有出色演奏表现。所以大部分身体健全的人,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克服现有的困难。当然无论何时,弹琴肯定都是安全第一,避免受伤,开心玩音乐!


手指受伤Fingertip Injuries

不要过度练习,伤害你的肌肉,神经,以及手指。吉他手的老茧是通过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不要急于求成。新手过度练琴的结果是手指上的水泡甚至出血,以至于接下来无法正常练琴。作者强调手指受伤了就别练了,休息,有必要就去看医生!但更重要是宁愿提前预防也不要伤痛后的治疗!Guthrie Govan进一步在保护手指上给了5个建议:

  1. 湿手勿立即弹琴。因为湿水后手上的茧会非常的软,非常脆弱,立马摸琴会很容易把我们的好朋友——老茧,给磨掉。Don't do that. 缓一缓再练琴。

  2. 不要突然换粗弦,比如从009直接就干到013,尤其是在推弦的时候,会给你的手指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要换更粗的弦也要一步一步来,给手指一个适应过程。

  3. 多换新弦,多擦弦。旧弦上的锈斑或者是伤痕很容易给手指带来损伤,新弦那种丝滑以及张力更能保护我们的手指。

  4. 如果你有规律的练琴习惯,那么请保持。但客观条件影响,我们一段时间无法规律练琴的情况下,可以买一个小木琴,或者小指板,每天练个5分钟也好,可以有效保留老茧。

  5. 这个比较逗比,也很真实。去餐厅的时候不要拿手去碰滚烫的铁板,你的老茧会粘在上面,然后被撕下来。(我只能说有这个经历的乐手,真的太惨了吧!)

最后GG举了关于SRV如何做左右皮质移植,把右手的皮粘到左手指尖的奇闻逸事;还有一些贝斯手会给大拇指缠胶带之类的,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还是那句老话,安全第一,可持续发展。


热身Warming Up

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身或者正确的练习方法,就会引发肌腱炎和腕管综合征(手腕长期受力压迫神经引起手和手指疼痛)。练琴其实和和我们去Gym健身是一个道理,首先需要拉伸,热身,然后才能慢慢加重量做力量训练。在练琴的时候,刚开始一定要慢慢来,轻轻弹,热开手,再逐渐增加速度和力量。(我自己的左手小指因为以前打篮球有旧伤,很容易复发,每次都要慢慢热手。如果有疼痛,我就会停止左手练习,做一些纯右手的内容)

尤其是寒冷天气下,对自己好点,带双手套(戴手套虽然看起来不摇滚,但确实能保护你,就好像我不抽烟,不喝酒,不磕药,不嫖娼,不打游戏,不熬夜,不纹身,不染头;保持健身,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也很摇滚,很金属,别担心「Doge」)。

然后GG又举例Glenn Gould每次钢琴演奏前会把手放到接近沸腾的水里以及Joe Satrian把手肘放到热水里的轶事。


弹琴姿势Posture

很多身体的酸痛都来自于姿势不标准(我曾经古典姿势也不标准,导致我的后背经常酸痛),正确的弹琴姿势是一个非常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不会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否则你可能有姿势上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要保持你的脊椎和手腕笔直。

就好像工程师的码农一样,对于坐姿,显示器高度,桌椅高度位置,手的摆放等等有一系列的细节,吉他手练琴可以刻意设计你的练琴和工作环境。我建议你的琴谱要适当垫高到合适的位置,一般是平视;还有经常录音的朋友,也不要久坐,可以站着录音,或者录一会儿起来走走,活动活动。感兴趣也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弹吉他看琴弦脖子不舒服,正确的姿势是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5663024/answer/1846207485

图标

音色Tone

尽管你技术很好,但只要你的音色不好,人们就不会有听你弹音乐的欲望。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潜心专注于提升技术,但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音色!尤其是在录音和作曲的时候,一个音色对一个曲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音色的核心是用好你的耳朵,而不是提前买一大堆昂贵的设备;很多时候音色在于人,不在于设备。

我认为往往很多时候可以用演奏的技术,以及调整设备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解决的音色问题,就不要归咎于你的设备不行。如果你真知道你的设备不行,那你应该非常清楚到具体的点,并且明白从哪个方面着手就可以立马改善你的音色,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抱怨。任何设备的升级,都是深思熟虑的有目标的行为。

................................................................分割线...................................................................

Wuuuuu~看完辛苦了!记得❤点赞关注哦 ❤@BOHAN博涵,什么?你点赞关注后速度也上了200bpm

(知乎Ins油管:BOHAN博涵)原文出处为我的知乎


更多关于编曲,电吉他的纯干货分享,可以看我的专栏哦

自学编曲(音乐创作)(音乐人从写曲,编曲,编辑,到录音,混音,母带之路)

电吉他进阶学习(不聊虚的,只讲提升电吉他的高端干货!)


来自大师的点拨: 《Creative Guitar》-Part 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