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源项目:“酒旗”趣谈(二)
古代的酒旗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夜晚的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古人在长期使用酒旗过程中,还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约定俗成,成为无言的“旗语”:酒旗升,则开业,有酒可卖;酒旗降,则打烊,或售罄。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旗。
在我国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那飘展的酒旗并非鲜见。例如:明初文学家施耐奄所著《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大都豪饮,当鲁智深上了五台山后第一次下山时,在第一个酒店门口,“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之后又到一个酒店,“远远地杏花地深处,市稍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武松打虎之前的“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无论是出现在鲁智深眼前的酒望子,还是出现在武松眼前的招旗,无一不是招徕顾客的酒旗。
元代戏曲家杨显之在《酷寒亭》杂剧第三折中,写有这样一段曲文:“他将那醉仙高挂,酒器张罗;我则是茅庵草舍,瓦瓮瓷钵”。这里所说的“醉仙高挂”,指的正是画有醉仙形象的酒旗。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在这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卷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诸多酒店便在酒旗上标有“新酒”“小酒”等字样,画中还有一面“孙羊正店”的酒旗。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旗已经被那些利用现代工艺制作的牌匾、灯箱或霓虹灯所替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作为中国酒文化的承载和历史性的标注,却难以从人们的心中抹掉。
淘源项目机会
1.白酒产业尚没有绝对的垄断品牌,这使得有足够的市场操作空间
2.国家关于酒类行业的许可证制度,有利于竞争环境的规范
淘源项目策略
1.打造完备的网络环境,通过招商软文、招商问答、万词霸屏等丰富网络环境,加强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增强品牌认可度
2.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强化品牌背书宣传,不断增强客户对品牌产品的信心,对行业盈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