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美国版的“神风特攻队”——州际“攻击无人机”

2023-03-03 22:54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普及开来,大到“捕食者”这样的大型长航时无人机,小到几十千克重的民用无人机,不过无人机作战的历史其实并不短,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有了实战,美国的州际“攻击无人机”就是其中一款,它也被称为美国版的“神风特攻队”。

无人机的想法是Delmar S. Fahrney中校在1936年提出的,他想为海军研制这种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向目标投放大量挂载炸弹的无人机进行轰炸,甚至是自杀式的攻击,不仅可以提高打击效率,还能降低自身的伤亡。

不过以当时的科学技术建造遥控无人机是一个很大的难度,海军内部大多数人都不认可,因此这个项目一直是低优先级别,几年后二战爆发,当时电视技术、雷达技术的进步让无人机看到了曙光。

二战中期,美国州际飞机和工程公司制造了这种无人机,飞机被称为州际“攻击无人机”,或州际TDR-1,其实这就是一架小型的双发单翼遥控轰炸机(不同照片显示这些飞机既有低单翼也有高单翼)。

飞机空重不到2700千克,机体用钢管框架加层压木板蒙皮,采用2台莱康明 O-435-2对置活塞发动机驱动(后续开发了一些采用行星发动机的变体),单台输出220马力,起落架为可抛弃式的前三点轮式起落架,抛弃后可以获得更好的飞行性能,但失去返回降落的能力,最大飞行速度23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超过600千米。

在机头安装了一台摄像机,它能拍摄飞机正前方的画面,以及拍摄到雷达高度表的数值,画面通过无线电设备传递给附近另外一架改装的TBF“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操作人员既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无人机,也能通过一台5英寸黑白电视观察摄像机的画面,当然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就不要指望有多高的清晰度了。

无人机机腹有一个3武器挂架,可以挂载一枚2000磅炸弹或者一条鱼雷,又或者3枚更小的炸弹,负责遥控的飞机与无人机伴飞,在目标防空火力之外遥控无人机发起自杀式的进攻。无人机也可以安装载人座椅,变身成一架有人操作的轻型轰炸机,不过这种模式用于训练,当遥控设备故障时才由飞行员接手操作飞机,这样可以降低损失。

测试表明无人机的摄像头清晰度很差,精确遥控操作有一定困难,但在晴朗天气下对准如大型军舰这样的目标还可以,因此海军计划购买1000架无人机并于1944年夏季投入太平洋战场,一艘护航航母把无人机和遥控飞机运到战场。同年7月有4架无人机对瓜岛一处搁浅废弃的日军货轮进行了攻击演示,有3架顺利击中目标,其中2架顺利引爆炸弹,演示结果传回珍珠港后获得海军高层批准,允许参与实战。

首次实战发生在1944年9月,当时4架无人机携带2000磅炸弹前去攻击一处55英里外的搁浅商船,侦查发现日军企图在船上建立防空炮台,4架无人机中一架丢失、一架在目标稍微靠后的位置坠落且没有引爆炸弹,另外两架分别命中目标不同位置并顺利引爆。

首战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随后美军先后投入了40来架无人机作战,打击距离也在不断增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无人机在抵达目标前因故丢失,其余的基本达到了轰炸预期。

不过美国海军还是终止了攻击无人机的项目,订单缩减到300架,实际完成的不到200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盟军只需要常规军事装备就已经可以取得战争胜利,并且无人机的技术可靠性有待完善,美国陆军曾想继续这个计划,最后也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战后幸存的无人机有一些被改成运动飞机,有些进了博物馆。


二战美国版的“神风特攻队”——州际“攻击无人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