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牺牲后,跟黄继光安葬在一起

原创 他是《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牺牲后,跟黄继光安葬在一起
历史客栈 2019-08-14 16:43
抗美援朝期间,作家巴金到战斗一线采访,后来写成了一部小说,叫《团圆》。
八一电影制片厂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里面的事迹十分感人,便着手将《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后来拍成了电影《英雄儿女》。

这部经典的电影,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里面的主人公王成,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那么,王成的原型是谁呢?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赵先有,时任582团6连副指导员。

赵先有1928年生于河北乐亭县,19岁那年刚结完婚,就毅然留下新婚的妻子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并先后在太原、兰州等战役中三次立功,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
1951年2月,赵先有随部队入朝参战,入朝后参便加了第五次战役,被提升为582团6连副指导员,成为营和团重点培养的苗子,按照当时营长王守中的话说:“赵先有就是一块打仗的料,不但会指挥,打仗还能冲在前,特别关心关爱战士,战士们没有不服他的。”
1952年,开城保卫战中,志愿军582团5连夺取了“六七”高地,团里决定6连坚守这块阵地。当时,指导员带着人先行出发,由于赵先有是副指导员,负责后勤物资保障,没有随部队出发。可没想到,连队刚刚构筑完工事,敌人便发起了猛烈反扑,阵地上的战士伤亡过半,指导员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
赵先有得知情况后,立即向营长请战,请求接替指导员指挥。营长向团长报告后很快批准了赵先有的请求,赵先有当天下午便接替了指导员,组织仅有的20多人重新构筑工事,准备迎敌。多余人员撤到山下屯兵洞隐蔽,采取适时增兵的方法支援山上战斗。

敌人第一次反扑很快来了,两个排的兵力,携带着3挺重机枪和5门迫击炮气势汹汹地扑来。赵先有沉着指挥,先藏入掩体,待敌人迫击炮轰完后,近至我阵地20米时,赵先有下令开火,不到5分钟,敌人便被打得鬼哭狼嚎,扔下30多具尸体退了回去。当天,6连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天色已黑,赵先有估计敌人不会夜战,便将仅有的十几个爆破筒全部埋到阵地前当地雷用,用电话线当拉绳。果然,天刚刚亮,敌人发起第二次进攻,很快推进到了阵地前,结果,赵先有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起拉响爆破筒,敌人瞬间被炸飞,死伤一片,剩下的不到10个人吓得疯了一样跑了下去。
接下来,敌人又增加兵力进攻了两次,都被赵先有和战士们打了下去。敌人恼羞成怒,步兵冲击不下来,便派出4架飞机和炮兵配合,向我阵地轮番轰炸,“六七”高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但赵先有早就确定好了作战方案:敌人轰炸不管,躲在掩体里,步兵冲上来再出击。就这样,又打退了敌人7次进攻。
敌人只能再增加兵力,正来到我前方阵地集结时,赵先有拿着步话机向炮兵指示敌人方位,我炮兵阵地部署完毕,结果,炮兵在他的引导下,发发命中敌群,炮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这次,敌人的进攻也和以前一样彻底失败。

战斗到第三天,敌人久攻不下,气急败坏。又集中了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的掩护下,分5路以集团冲锋的队形,拥向67高地,最后阵地上仅剩下赵先有这位腿等已多处受伤的指挥员和通信员刘顺武。赵先有和刘顺武与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情况紧急,赵先有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阵地,要求团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战斗到最后,当敌人将他们包围时,赵先有又喊出了:“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
3天2夜的时间里,赵先有带着6连的战士们,靠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数十倍的敌人战斗,硬是顶住了敌人58架次飞机、10余辆坦克和数个炮兵群上百门大炮,向我小小的67高地倾泻了数万发炮弹,炸弹、凝固汽油弹使我阵地变成一片火海。67高地坚守防御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单位火力密度的纪录。且他们击退了敌人17次进攻,歼灭敌官兵562名,牢牢地守住了“六七”高地。
此时,赵先有双目已经被炸瞎,全身5处重伤,刘顺武代替他的眼睛和腿,向他汇报敌情,连搀带背使他能运动。当通信员将他扶进掩体时已经奄奄一息。好在我军增援人员及时赶到,打退了冲到阵前的敌人,当增援人员在掩体中找到赵先有,看到他们前面躺着20多具敌人的尸体。连长将守住阵地的消息告诉赵先有时,他用尽全身力气点了点头,便牺牲在了他坚守的这个高地上。
志愿军总部获悉他的英雄事迹后,为他追记特等功,评为革命烈士,而他所在的6连,也荣立特等功,被授予“英勇顽强、牢若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志愿军第19兵团给6连的通讯员刘顺武等三人立一等功。
战后,赵先有与黄继光、杨根思等烈士一起,被安葬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个墓区内。

作者简介:赵品义是原河北省乐亭一中老三届的高才生,才华横溢。参军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诗歌、剧本、歌曲等作品。擅长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参与过多种书籍主编。
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