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1.美好的开始
我叫阿静,是一个远嫁女,多年前只身一人从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南下富庶的江南,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后来认识了我老公——阿宇,他是本地人,这样我就反客为主了。虽说我这个“外来妹”,褪去了客居的身份,变成了“本地媳”,但是内心深处却总也抹不去对家乡的莫名牵挂,莫名的惆怅总是时不时地萦绕心头。在此情愫下,我的妹妹——阿痴走进了我的生活。当然阿痴不是她的真名,是我对她隐晦的称呼,就好像要把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打上马赛克一样。我想她也是喜欢阿痴这一称谓的,因为她的微信名称用的时间最长,更换出现频次最多的就叫“×大痴”,所以我称她为阿痴再合适不过了。 她毕业于紫市师范大学,这是一所三本院校。她学的是美术专业,主修国画中的工笔,当初她也是以艺术类招生入学的。她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我老家赤市待业了一年,这期间她参加了赤市教育部门事业编的招聘考试,无奈竞争激烈,最终榜上无名。一年后,她通过她的同学知晓青市教育部门,正在面向全国招聘事业编的教师,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考试。就这般机缘巧合下,她成为了青市一名另人景仰的小学美术老师,而且是在编的,也算是跻身于体制内了。巧的是我就生活在青市下辖的一个镇上,她就这般恰巧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是我三爷爷的小儿子的大女儿,我爷爷亲兄弟三人,我爷爷是老大,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堂兄弟,算来她和我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四代直系血亲的从姐妹关系。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何况是未出五服的从妹妹呀,所以说我对这个妹妹是格外地用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
还记得那是2012年的夏天,那时我儿子——佳佳刚好两周岁。她带着一脸的质朴,一脸的兴奋来到了我家,还为佳佳带来了一些课外书。那时的我真的是开心极了,一度认为这是上天对我的又一次眷顾,是为我排解那份无法释怀的乡愁,一厢情愿地以为真心必能换来真情,两个同在异乡的姐妹必能惺惺相惜,彼此更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现在想来我真是可笑之极。
她临走的时候,我塞给了她一千元钱,她推辞不要,我说:“你拿着,刚开始工作肯定会缺钱的。”
“我缺钱会跟俺爸要的。”
“你拿着吧,俺小叔虽然有能力,但是你们家兄弟姐妹四个呢,你爸也是会有压力的,以后你若要缺钱,就跟我说,我肯定会帮你的。”
她还想要推辞,我握紧她拿钱的手,又说道:“你就拿着吧,你若以后觉得我这个大姐人还不错,你就多来看看我吧!”那时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以后会落得“鸡犬不相闻”的境地。
她收下了钱,旋即热泪直流。我当时认为她是个重感情的人,殊不知,容易被感动的人往往也是薄情之人,就像轻诺必失信一样,没有经过大脑过滤的情感,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这是她初来我家时的一个场景,是不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人生若只如初现”该有多好!
其后一两年的相处,倒是稀松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新闻联播中的一个热词形容,就是稳中向好。我会经常邀请她来我家,怕她拘谨,我会跟她说:“别客气,到姐姐家就跟到自己家里一样,想吃什么家乡的菜尽管跟我说,我会尽量做到让你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提前问她有没有安排,若是没有安排,就会热情相邀。
也如我所料,她起初经常缺钱,经常一千两千的跟我打电话借钱,我当然是有求必应,二话没有的就给她银行卡上打过去。更有甚者,是别人跟她借钱,她没有钱借给别人,也会跟我转借。有一次是五千元,我看不多就借给她了,还有一次是她的同事要买房,要跟我借两万元,我有些为难,但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她,要她星期天来我家拿,结果她说她同事挺急的,等不得就不借了。
我是竭尽所能地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真想我们就是亲密无间的亲姐妹,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扶持地度过同在异乡的漫漫人生路。要说有特别的地方,就是她到我家来几乎都是我主动相邀,这一点我也不在乎,谁叫我是姐姐呢?多关心点,多付出点也是应当的。也许我天生就有大姐的情怀,事实也如此,我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小我五岁的亲弟弟——阿坛,也许就是习惯使然吧。
时间过的很快,2014年的岁末,快要到2015年春节的时候,她跟我说她二妹——阿娣要结婚了(2014年还发生一件值得记录的事,在下一章我会具体讲述)。这期间我正好有事麻烦她父亲去处理。她父亲是赤市的一名村干部。这事情也不大,就是开个简单的证明,后来这事也没有办成,说起这事又是另外一篇《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辛酸史》了。唉!一声叹息,这里不说也罢。虽说事情没办成,但是别人愿意帮我的情意却要领着,于是趁阿娣结婚的机会,我就给她弄了三十只大闸蟹,整整十五对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吃饭的时候,我跟她淡淡提及大闸蟹的价钱,看得出她的脸色明显地冷了,可能是她误以为我不是免费相赠吧。我至今还记得她的这一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只可惜当时我以喜怒于形、胸无城府,予以蔽之,现在想来也可以作为翻脸无情的一个佐证。我紧接着跟她解释:“你不知道这个大闸蟹的价钱,我怕老家的人不会相信是你买的。”听我这么一说,她立马阴云密布转阳光万里。因为之前我一再跟她强调,就说是她自己买的这个大闸蟹,不要让人知道是我买的,因为我怕老家那一大家子的人知道了,会心生嫌隙,会说我厚此薄彼。其实我也想让老家的每一个至亲都能尝个鲜,但是碍于大闸蟹身价不菲,若要“雨露均沾”的话,以我家目前的经济能力还承受不起,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只得“暗送”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你的大闸蟹岂不是白送了?非也,那要看所求的是什么,我这个人不求人前说好称颂,但求心里无愧于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