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浅水炮舰(二)阿贝克隆比级
在1914年10月由旧式战列舰和炮艇对比利时沿岸进行轰炸任务后,英国皇家海军发觉自身缺少执行此类任务的专用舰船,虽然这些事昂贵的战列舰也能干,但此时大舰队不但要对德二进行海上封锁,还要时刻保持与公海舰队进行舰队决战的优势兵力,让主力战舰分兵靠近敌占区是件很危险的事。此外,由于原本不看好的亨伯级在行动中表现比预期好得多,皇家海军开始筹划增加此类浅水重炮舰的数量。

1914年11月3日,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Charles M. Schwab向英国海军部表示可以出售四座双联装14英寸战列舰主炮,这些火炮原本是希腊海军为自家的萨拉米斯号战列舰订购,因这艘战列舰的舰体由德国建造,随着战争爆发,美国人立即意识到这些火炮送不到原买主手里了,英国人不会允许任何可能的资敌行为发生。在费舍尔勋爵的推动下,海军部出资拿下了这四座美式炮塔,同时决定新建一批莫尼特。

为了保密,这批战舰最初被称为Sty级,一段时间后被赋予了MI-M的编号,1915年2月,英国人将这四艘战舰分别命名为了格兰特将军、罗伯特李将军、法拉格特海军上将和杰克逊将军,但这一行为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强烈不满,原本伯利恒公司向英国出售战争物资就已经违反了美国的中立国立场,白头鹰不想过早的下场介入欧洲战事,经过抗议后,英国人又将四舰名改为阿贝克隆比(HMS Abercrombie)、拉格兰(HMS Raglan)、哈夫洛克(HMS Havelock)、罗伯茨(HMS Roberts)。

阿贝克隆比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甲板上巨大的三角桅杆,桅杆下方的指挥塔和后部的单烟囱都显得小巧,搭配超无畏舰级主炮外形十分唬人,水线以下还设置了防鱼雷突出部,另外阿贝克隆比级还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种设计时就考虑运用飞机的战舰,艏楼甲板后端安装了两个吊杆,可用于操纵水上飞机,不过由于14英寸舰炮威力实在太大,每次主炮开火时,搭载的木制水上飞机都需要吊到舷侧,以防被炮口暴风损坏。
基本性能
舰员编制:198人
舰艇尺寸:101.96m×27.48m×3m
标准排水量:6150吨
满载排水量:8000+吨
动力:2000马力
航速:6.5节

武备
一座双联装14英寸/45倍径舰炮
两门12磅速射炮
1门3磅防空炮
1门2磅防空炮
4挺马克西姆机枪

四艘阿贝克隆比级的建造速度很快,1915年5-6月就全部建造完成被调往达达尼尔海峡投入到了加里波第之战,并组成特别中队不断炮击奥斯曼阵地和炮台,支援登陆作战,直到1916年1月最后一支澳新军团部队撤退。此战之后,特别中队解散,四舰被调往不同地区执行任务。

阿贝克隆比号于1916年5月在马耳他接受了改装,完成之后在爱琴海执行任务,直到1917年初返回凯法罗,1917年5月和1918年5月两次接受改装,更换了一些火炮,1918年8月该舰差点被U艇击沉,1918年一战结束后该舰穿过达达尼尔海峡,于次年2月回国,5月退役,1920年6月在朴茨茅斯解除武备,但海军部将其保留到了1927年6月才售出。

哈夫洛克号在1916年1月后返回英伦本土洛斯托夫特防备德国的偷袭,1917年6月加装了部分高射炮,1920年6月在朴茨茅斯解除武备,之后一直留在朴茨茅斯,1927年6月与阿贝克隆比号一同被出售。

拉格兰号开始与阿贝克隆比号组成爱琴海第二独立中队一起执行任务,1917年9月该舰前往埃及塞得港,在巴勒斯坦南部打击土耳其人,之后为防范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突围,拉格兰又被调回到了英布伦斯,然而不幸的是,它真的碰到了戈本与布雷斯劳。

1918年1月20日清晨,拉格兰号先是遭到了布雷斯劳号巡洋舰的精确打击,之后又被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命中,舰体起火燃烧,其356毫米巨炮对海上目标毫无作用,反而因其重量使船沉的更快,舰员被迫弃舰,全舰127人阵亡,折损三分之二。由于其沉没海域水深较浅,舰炮等贵重设备在之后被重新打捞了上来。

罗伯茨号于1916年2月调往雅茅斯,防备德军袭击,但除了应对空袭几乎没有什么任务。1917年转移到泰晤士河口准备参加计划中的比利时登陆,同年10月返回雅茅斯,1918年7月在朴茨茅斯改装,战争结束后退出了海军现役,1920年10月被拖到朴茨茅斯但没有解除武装,海军部将该舰保留了下来,因其巨大的桅杆,1925年时海军曾考虑将其改装为飞艇系泊和加油点,20世纪30年代初又被用于水下防护试验,直到1936年9月才被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