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剩下200多天怎么做计划?

如果你经常看考研经验帖你可能会发现,学习计划几乎是所有经验贴中都会提及的部分,大部分最终上岸的同学都有一份明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而对于正在备考的同学来说,却很少有做计划的意识,觉得做计划很麻烦,没必要。从而导致前期效率低,到后期手忙脚乱,时间根本不够用。

所以,做计划真的很重要!!
今天就跟大家具体聊聊如何做适合自己的计划的方法,希望可以让大家在今后的考研路上有更清晰的思路~
一、做计划的目的
首先,我要来一个灵魂发问:做计划,到底是为了什么?
A:做计划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我也想试试!
B:从小老师就教我们,有计划有条理才是好孩子
C:因为好像学霸都做,我就跟跟风
D:嘿嘿,其实我没做过计划
只有搞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真正让自己的计划发挥作用。我简单地把做计划的目的分为以下三种:
1.更好地分配任务
考研这场马拉松,首先就是对我们合理分配任务能力的一场挑战。
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同时应付3-4门课程,每门里面包括不同的科目,更别提还有各种细分的章节、专题了。
事情如此多,如果不提前做一个规划,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最终只能跟着别人的脚步走的尴尬境地。
2.更好地管理时间
除了要知道我们自己身处的位置,考研中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前进。
管理时间是各类计划的终极目标之一,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力量来push才肯动起来,做计划就是提醒自己:你已经休息了xx时间,该去学习啦!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那么,最后的一个目的就是用计划来作为备忘。
让我们说的专业一点:个体将心理过程通过纸笔暂存于外部环境,减小了记忆负荷,就会使个体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加工其他的内容。

二、“一步,三回头”计划体系
内容和形式俱全,接下来就是和大家聊一下我认为比较基础简洁也比较具有普适性的一种计划方法。
1.第一步:月计划monthly outlook
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计算,以月为单位,把每个科目在不同月份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
除了科目以外,还可以将一对一辅导、真题练习、模拟卷练习等单独拉出来,也按照月份规划,这样既可以提前分配好时间,也可以一目了然自己的进步~

月计划形式可以非常多样,月底应对学习完成情况做一个反馈
2.第二步:周计划weekly plan
如果说月计划是风向标,周计划就是我们落实的引路石。
由于很多练习是可以以周为单位的,比如每周三篇作文,一套真题,五篇阅读等,因此提前规划即给日常学习留下了灵活机动的空间,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建议大家在周日晚上提前列好下一周的学习内容,每天规划的时候参照一下自己的进度,争取能够每周clear自己的计划。
当然一开始我们可能对自己的生产效率不太清晰,导致任务太多或太少,别灰心,逐周调整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调啦。

3.第三步:日计划to do list
日计划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醒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以及给我们一定的时间压力来认真学习。
可以每晚做一天的复盘和下一天的任务,通常会把任务非常分散的安排在每天,不会好几天只学一门科目,也不会长时间做同一项任务(这是有研究支持的哟,大家快复习一下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这就导致必须把要做的事都写下来,才不会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重新死一遍脑细胞想自己下一个任务是什么

4.一回头:及时复盘retrospection
这一步最重要这一步最重要这一步最重要没有之一!!!
复盘的目的主要就是让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否都完成了,新get的学习方法和专业课方法论有哪些,应该吸取的教训有哪些,如果没有完成是任务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这些反思非常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提高效率,使备考变成一个正加速的状态。

并且,建议大家对于不同体系的计划表采用不同的记录形式,像月计划这种比较宏观的任务,建议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记录;日计划和周计划这种相对比较详细的任务,建议采用纸质计划本的方式记录;而复盘的形式非常多样没有限制。
三、计划总是完不成怎么办?
如果你总是完不成计划,那说明你的计划太多了!
教大家一个【MIT计划法】,MIT即Most important task(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你每天计划开始之前先明确1-3个最重要的主线任务。
比如对于考研来说,
✅主线任务有:听基础课/做框架等(保证你的专业课学习进度)、背单词、做英语阅读....
✅副线任务有:收集资料、看公众号推文、在群里看研友闲聊等
当你一进入学习状态时,就开始主线任务的学习,至少保证你的专业课学习进度不落后,之后再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副线任务。
具体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看学姐的这个视频:每天的计划都完不成?学会这四招,拯救你的计划表!
Ps:我们帮大家做了一个【MIT学习计划表】,可以有效区分任务中的二八法则,公众号后台回复【二八法则】即可领取PDF版~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计划体系,更重要的是让计划落实为成果,而非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