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阳重来” 中药香囊要常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

2023-05-24 09:53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二阳重来” 中药香囊要常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医药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的有效手段,是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人民战争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推广应用“中药香囊”,提高人们对疫情的自身预防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方面具有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与经验,形成独特优势。在瘟疫流行时期,中医药对易感人群、无明确病因而有异常症状或体征的疑似病例均能够有效干预,这也是中医药面对不明原因的新发传染性疾病,能有效防治的优势所在。为此,王学军特别推荐几个中医药预防疫情的有效方法,帮助大众提高新冠疫情防控手段,借此提高常态化防控疫情的能力。 建议大众可经常佩带中药香囊。“佩戴中药香囊可为人的机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疫情预防环境。中药香囊用于预防疫病流行,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香囊源于传统医学的“衣冠疗法”,就是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草药,共同研成细粉末,用绛囊盛放,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效果。 “经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香囊里散发中药浓郁的芳香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粘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中药香囊还具有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科学有效、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此外在夏秋季节,中药香囊还可驱蚊虫、防叮咬,避秽防腐,用途广泛。 疫情期间要注重培养“中医养生保健理念”,不断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就可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参考。 另外他还提倡常用中药代茶饮。中药代茶饮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经常用一些中药代茶饮,可纠正体质偏差,提高人体的正气和抗病能力,如一些具有阳虚体质的中老年人,可常用“甘草干姜加味饮”等中药代茶饮,温补脾肺之阳气。 冠状病毒流行之季,如何提高大众的免疫力,是大家关心的问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治未病最为经典的论述。而目前国家提供的信息危重病人多为老人或兼有基础病者,说明免疫力低下是一个重要原因。预防性用药均针对健康人 群,故应慎用祛风发汗、大寒大热的口服之剂。而口服之剂很难满足老人、中年人、青壮年、幼儿、慢性病等不同体质的要求,不能以一方以统之,口服之药应严格区分体质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方能对证用药。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佩带中药香囊预防疾病的做法,其主要是增强免疫力,又不会有耗气伤津之弊,非常适合此时健康人对增强体质、拒冠状病毒的要求。 中药香囊防治疾病历史悠久,它是古代呼吸道疾病重要的辅助疗法之ー,以芳香化湿开窍的天然中药组方,达到治病防病之功效。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到“避疫气,令人不染”。神医华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 ,悬挂在居室内,以增强体质预防疫气致病。《本草纲目》中也有“闻香治病”的记载。《松峰说疫》曾说 :“瘟疫乃天地之邪气,人身正气固,则邪不能干……“盖邪气自鼻通于脑,则流布诸经,令人病瘟。气出于脑谓嚏之,或张 鼻以泄之,或受气于室,速泻于外,而大吸清气以易之,则邪从鼻出,而毒气自散,此却邪于外之法也”。香囊之药性可从皮肤毛窍、汗孔入腠理,通过鼻窍以泄之,通过经络的输送而达脏腑、起到调整机体阴阳平 衡、鼓舞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清代医家吴尚先在我国第一部外治专著《理瀹骈文》里对中药外治的原理有精辟论述:“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香囊之芳香辟秽防疫的原理也在于此。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中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小环境。中药成分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生成,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另外,中药的挥发成分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注意事项: 1. 禁止内服。 2. 孕妇佩戴香囊要谨慎。 3. 对香囊内药物成分过敏者忌用。 4. 防水、防潮,保持香囊干燥。 5. 使用期限1-2个周,香味变淡后可及时更换。 我们依据当前疫情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疫情期间佩戴使用降低感染风险)。

“二阳重来” 中药香囊要常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