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4)

2022-03-19 15:31 作者:-伍-玖-  | 我要投稿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个时期

A.

解决

42. “因为它是对立的无限活动的产物,所以它必然是一种有限的东西。”这个论断很奇怪,我百思不得其解,未明子也认为不严谨。

43. 上面所说的两种对立的无限活动的斗争,以其持续竞争为条件达到了平衡。这种活动的产物是非活动的现实的东西,是单纯的质料,不能离开形式而存在,在这里是作为研究的中间环节。这里就说明了客观事物的产生。

44. 两种活动相互受到限制,但是观念的活动是不可限定的,不能真正被限定,所以这个共同的东西不会持久。如果持久,自我就会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没有感觉和直观。

45. 自我假使在那种共同的东西里直观自身,就会对它自身(作为主体和客体)有一种完满的直观但因为直观活动本身已参与了构造(个人思考:因此暂时被这种构造所限制),所以这种直观是不可能的。自我是直观自身的无限倾向,直观活动必然要超出这种构造。 通过两种活动的贯通受到限定的只是现实活动,观念活动完全没有受到限定。

46. 这里的课题就转为说明自我何以会把自己直观为得到限定的。现实的、得到限定的活动,应被设定为自我的活动这里必须指明这种活动和自我之间的同一性的根据。既然这种活动应当归之于自我,因而应当同时和自我加以区别,那也就肯定可以指出区别两者的根据,也就是界限。这里说的自我是观念的活动。

何为作限定的活动和被限定的活动,主观的活动和客观的活动,需要通过这个界限来划分。

“但是这种根据每每是在被关联者那里,同时,如果观念的活动在这里又是关联者,上述根据就必须在现实的活动里去寻找。”这里的论证感觉也离谱。后面的“因为观念的活动是全然不可限定的,而现实的活动现在是得到限定的。”感觉要合理一些。

总之,限制是设定在现实活动里的。前面谢林说了,两种活动因为是相互受到限制的,彼此关联。两者相互关联的依据也要到现实活动中去找,在现实活动里包含着某种观念的东西。

47. 观念的、还没有被限定的活动,是自我在现实活动中变自身为对象的无限倾向。借助现实活动中的观念的东西——使这种活动成为自我的活动的肯定的东西,就能把这种活动和观念的活动关联在一起,而自我也就在这种活动中直观到了自身,这是自我的第一个变它自身为对象的活动。自我须要同时感觉到现实中有否定的,与它相异的东西,才能把这种活动直观为是和自己同一的。就直观的自我在客观的东西里面认识的是肯定的东西来说,直观者和被直观者是一个东西,觉察的是否定的东西的话,则不是一个东西。

48. 界限本身表现为某种可以抽去的东西,是偶然的;现实活动中的肯定的东西表现为不能抽去的东西。因此,界限只能表现为被觉察者,即与自我相异,与自我的本性对立的东西。某种东西和作为一切设定活动的绝对根据自我对立就意谓着设定了某种被觉察为不是通过自我设定的否定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就是一般仅仅能觉察的东西——以后变为单纯经验事物的东西因此,直观者必定在被直观者中觉察出某种不是通过作为直观者的自我所设定的东西——有限制状态。

通过进行哲学思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被限制状态的唯一根据是主观的东西,但是直观的自我本身不认识这一点。自我不能在进行直观的同时又把自己直观为直观者、限定者。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