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接受结果论,接受自我,做中国人入世文化里的英雄

2023-02-17 12:51 作者:杜王町第一中单  | 我要投稿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一句话,叫做无为而为。第一个为的意思是目的,第二个为的意思是作为和努力。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的努力要只专注于过程,不要专注于结果。 我们似乎在许多哲人的嘴中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不为结果,只为过程。这句话的本意呢,是为了赞扬那些在努力过程当中就是不为了结果而只为了过程,只享受过程的,一些比较有智慧的哲人。 比如说孔子就盛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就是这种状态,颜回只享受读书的过程,而不在乎读书究竟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一方面我们当然尊重哲人,我们尊重这样的智慧,尊重这样的心境,就是说享受过程这样一种美好的心境,但是我们作为普通人的话,其实我们会更注重于结果,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文化里面的世俗观念。 所以我觉得一般人大可不必说去说服自己,成为一个就是说只专注于过程而不专注于结果的人,其实我们都很注重结果,承认这一点的话,就会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目的性,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样子叫做很有功利心,但是当我们立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去实现它的,不是吗? 在2023新国辩当中啊,黄执中老师和熊铭老师有一场精彩的辩论辩论的标题叫做。决定相爱一生的伴侣要不要给自己打上,一定会爱对方一生的思想钢印? 黄执中老师在里面有一句名言说,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是奥德修斯,我们害怕的不是说在飘往伊萨卡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诱惑,或者说有没有抵挡住诱惑,我们真正在乎的是我们究竟能不能到达自己的伊萨卡。 换句话说,能不能实现我们自己为自己定下的一定要实现的目标才是我们这一辈子要专注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叫做实践观,学过马哲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整一个马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考研政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实践是哲学的最终目标。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马克思叫我们去实践实践的最终导向是什么? 很显然,实践的最终导向一定是结果,区别于黑格尔的说法,黑格尔认为我们整整个人的一生都处在一个过程当中。 马克思则认为,不,人的实践会出结果的,所以我们懂得了什么哲学上的道理,我们就会给自己立下什么样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它。 所以今天我在看到b站上的很多年轻人在迷茫,在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要去往何处,而且不知道给自己的人生挑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起点的时候,我想告诉他们,就是首先先接受你自己,是一个结果论主义者,不要再去试图欺骗自己,你只专注于过程,不其实你只专注于结果,当然我并不是说给那些本来就会专注于过程的人来说的呀,因为本身专注于过程的人,他本身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所以在接受了你自己是一个结果论主义者之后,不要犹豫,去行动,去跑起来就是了,现在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就先顺从这样的规律去生存下去,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再通过这个世界的规律去改造它,而不是说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世界如果不是我所想象的应当的那样子,我就不去改变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 接受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不代表向这个世界的规律妥协,我们只是暂时还没有改变它的能力,为了保存自己,我们暂时接受,我们并不是消极接受。 我们一定要假设每一个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不过他们是通自己的情,达自己的理。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说服他们,然后我们才能够完成我们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思想而改变,但是世界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改变。 所以接受结果论,接受自我, 我们才能,做中国人入世文化观里的英雄。

接受结果论,接受自我,做中国人入世文化里的英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