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除了本专业外还需要学点什么

课外作业
当你听闻录取通知之时,是否心中巨石猛然落地,虎躯一震,神清气爽,气宇轩昂,并不准备在久违的长假期或大学生涯中一展拳脚,那这片文章应该能帮得到你。
1.经济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环境决定思维水平。
家境不同的孩子的三观时截然不同的,懂得如何花钱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懂得挣钱。有钱人家的孩子很可能小时候就懂得如何榨取剩余价值,而穷人家庭往往就是廉价劳动力。
如何弥补这之间的差距呢?→ 经济学一定能帮到你
经济学听起来有点陌生又高大上,其实在我们初高中就已经有过涉猎,那就是政治中的马克思经济学,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 → 打是不不可能打工的
学经济学的作用:1.对数字,尤其是对钱的变化变得敏感 → 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评估
2.让你对阶层产生强烈的认识 → 生而不平等
3.促进你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 → 奋斗的动力
4.明白社会运行的规律 → 即便是当韭菜,也要当一颗有思想的韭菜
5.发现商机,有利可图 → 实现韭菜的逆袭
2.心理学
如果说学经济学是为了与钱打交道,那么学心理学就是为了与人(也包括自己)打交道。
相信大家在接触到日本文学的时候,会听过“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最早出自寺内寿太郎的遗言),也听说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本书,当然我提及这些并不是想要散布消极情绪,我想说的是物质上的窘迫会让你畏畏缩缩,但精神上的贫乏会让人犹如行尸走肉。
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行为的科学。
是的,你没听错,心理学是科学,拥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更是主要靠实验来驱动的科学,并不是什么算命,读心术,星座等伪科学。
而我更愿意把心理学称作研究人的科学。虽然动物心理也在心理学范畴,但一般不做讨论。
心理学虽然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但肉体是灵魂的载体,没有生理也研究不了心理,而事实上是,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生理可以影响心理,心理亦可影响生理。
学心理学的作用:1.普通心理学 → 让你明白什么是“人”(心理上的)
2.社会心理学 → 让你学会如何“正确”与人交往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让你了解人的毕生发展和教与学中的心理
4.实验心理学 → 让你知道实验是如何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5.测量与统计心理学 → 量化并测量人的心理特征并做出测评和推断
......
物质上我们难以平等,但唯有心灵,我们可以选择让其自由。
3.法学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 西塞罗
我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但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相对的自由。遵循法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自由。
为什么要学法学?当然不是为了“走钢丝”,“钻空子”,而是为了更好规范自己生活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不要以为法律就是万能的,周全的,让我们来了解下法律的定义。
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简单的来说就是,法律的本身主要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当社会秩序不稳定以至于影响阶级统治之时,法律才会出手。举个栗子,一个人骚扰/影响你的生活,那他犯法吗?不一定,当你不堪其扰受不了且诉讼的代价你都不在乎,然后决心将其告上法庭之时,法官认为扰乱社会秩序,法律才会帮得到你。 → 律师函警告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方面,日常脚踏实地的生活,常看新闻,与人交流时也留意,了解他人是如何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并受何种惩罚,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在不出境的情况下。
当你出境,那相关的法律条文一定要了解清楚,不同地方法律不一样(如美国每个州法律不尽相同),携带的物品更要小心谨慎,仔细看好条例,不然会有走私之疑。
4.营养学和运动科学
这两个一起来说的目的很简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比如新陈代谢变缓慢,机体活力变低,如果遇上乱糟糟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皮肤变差,掉头发,肥胖,早衰,各种疾病等将不可避免。
所以涉猎相关的一些知识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尤为重要。
怎样做?
规律的作息,有序的生活自不必多说(人有生物节律),饮食也尤为重要(不要贪图食谱“丰富”,食物冲突未可知),毕竟病从口入,抽烟喝酒更是能不碰就不碰(全球医学顶级期刊 The Lancet (柳叶刀)研究显示一滴酒也有害,喝酒养生是不存在的),同时还推荐一项长期保持的自己喜欢的运动。
其实运动不止于肌肉的锻炼而已,良好的运动甚至还包括保持机体活力,身体的锻炼与塑造,舒缓减压,拼搏精神和合作精神,同一爱好的社交等等。简单的来说,保持一定量运动的人来说,精气神会明显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不一样。但是运动也是讲究科学的,尤其是高端的竞技运动,万一受伤就本末倒置了。
有活力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向上的精神风貌,愉悦的身心,适宜的社交谁不想要呢。
5.计算机技术
此计算机技术非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是打码也并非帮装电脑(当然你也可以学,笑)。
现在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人手一台电脑已成了共识,但计算机说到底只是工具,学会使用和怎样使用因人而异,但有些东西你一定要学。
首先是当然是输入(打字,雾),相信像我一样打字还不利索的人肯定不少。。。
其次office全家桶你值得拥有,Word搞文档和论文必不可少(格式精通),Excel弄表格和单据(公式精通),PowerPoint做演讲和展示(幻灯片精通),pdf传输和便携观看(打印精通)等等。
然后网上搜索,查阅资料的能力要培养。各专业不同,所要参考的网站不同(b站学习区),一般老师都会推荐一些,但自己也要学会利用各种网络上各种渠道的资源来学习。
找资料并非易事,消化却是更难。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专业的软件的应用,各种设别的连接因人而异不再赘述。
6.英语
曾经的我英语很菜,然后经过“学习”之后,发现自己变强了,然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个“中国式英语”的传人,为此感到羞愧,不过还好最后有裸考过“工地英语六级”,还不至于太惨。
对于英语,我们从小学到大,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也不知道学英语有什么用。后来我才明了,英语也是一个工具,开启更精彩的世界大门的钥匙。
四六级或许是大学的对于能力要求,但接触到外国的文化和知识之后,求知才应是我们学习的原动力。语言不外乎听说读写,如果你身边没有人交流英语,你可以不会听和说;如果你没有写论文,文章和信的需求,你可以不会写;如果你不出国,就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你甚至可以不会听说写,但唯独你不可以不会读。
其实在我国的英语考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历来有句得阅读者得天下之语。看电影说英文没关系,有字幕;玩游戏没中文没关系,有汉化补丁;看英文书籍不懂,没关系,有中译本,但查资料,看参考文献呢?伸手党等等党总不能每次都等别人翻译好端上来再喂给你吃吧?外语很重要,虽然我们可能练不好也用不上它的所有技能,但唯有阅读真的是了解其他文化知识底线了,别人的翻译另有一番风味,但自己看得懂才是原汁原味。
结语:
其实以上知识你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全部是深入弄懂,只要你有懂这些方面的朋友,只要有这方面的需求,他就愿意不辞劳苦的帮助你。这也是之前两篇高考后专栏讲到为什么需要交朋友,友谊的重要性的原因。
然而凭什么呢?你有什么优点特长好处能让别人帮助你吗?如果你想不到,那么那么上面两个“只要”可能就得换成“首先”了。我总说社会交往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不是等值),交往是有进有出的,你一无所长无利可图,还能奢求别人什么。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掌握,求人不如求己。当缺乏某种知识而不明不白的付出了代价,我们一般称之为智商税。但愿明天的自己不会因为今天的懒惰付出代价而悔恨不已。至于怎么学,学成怎么养全凭个人了。
最后附送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