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品酒要在成为夫妻后

上集《饮酒要在成为夫妻后》我卡了一段内容下来没有说。(其实是害怕过度解读=。=)结果在新更新的第三集可以说直接点明了我上次留下来的内容。嘿嘿,那我还犹豫什么呢。
在我粗浅的几十年见识里,任何的文艺作品都一定要做到唤醒人们的原始情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哪怕它再繁杂再高深,最后还是要回到原点。去唤醒人类的一种或者几种情感共鸣,无一例外。
这也是我之前在漫评(和影评?)里反复用各种花里胡哨的词来提出的东西。比如:
小埋这部作品成功唤醒了一点点大众的集体潜意识,并且成功的把这个情绪意识引导向可具象化的事物上去了。
可能制作组自己都没想到,这让整个动画有了自己真正的内核——亲情的延续。
这是大众的对宅的潜意识和人类血脉相连的亲情——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2320

面对恐怖主义和仇恨,你的态度是?
毕竟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血债血偿
这是古往今来世界各个人种都喜欢讨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仇恨与复仇——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8883

好,其他不翻了,再翻得憋一篇大稿出来了(其实是怕跑题和偷懒。)
那么这部《饮酒要在成为夫妻后》究竟是想探讨,想研究,乃至与唤醒我们得什么情感呢?其实当我们剥开它那简单粗暴商业外皮,不去理会那些刻意讨好观众的设定和细枝末节以后,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它真正的内核。千说万说,只一个字:
真
求真。这是它想带给我们的真正的内容。
其实这个话题看似对于初中高中的观众还太虚幻,对于大学的观众可能还是不能理解透彻,似乎与“宅”这个群体的年龄段有点割裂感,但其实并不如此。
真,一直是在宅这个群体里十分敏感的话题。我曾经和无数的老宅交流,观察他们的生活节奏,发现让他们坚持这么久这个爱好的原因除了真的对ACG文化感兴趣这个主要的原因以外,就是一个“比较主要”的次要因素——“外面的生活太累了,不真实。回到家见到自己的宅物,就觉得,这才是真的我嘛。快乐。”
我们总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外的人设而活不出自己真实的模样。
这次我就不标鲁迅了。
——郭沫若
外界的拘束一而再,再而三的限制了我们。直到改变了我们的真实面目。连回到家都拘束到没法自如的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这个时候,本作的引入条件,也是明面上的主题就登场了。
酒。

喝完酒以后,被社会压迫的的紧绷神经放松下来,露出了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做不到自如的切换真正的自己和在外的自己。那就通过“酒”这个媒介来触发吧。喝过酒就可以“欺骗”自己,去自如的放纵一把,活出自我了吧。
我是不爱喝酒的。但是我清楚的知道,酒这种东西。在不同的场合,是能喝出不同的味道的。
朋友之间聚会的酒,商业之间应酬的酒,被喊去酒吧单独陪失恋的人喝上一宿的酒乃至于生日夜独自在阳台就着月色喝下的那一瓶。
味道都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喝酒,味道为何是完全不同的?呵呵,我们人类喝酒从来不是为了喝酒,而是给自己一个醉的理由。
酒算什么东西?我们不过是不习惯自己为自己流泪和自己为自己欢笑罢了。
这些话本来我该在上一个漫评说的。但是我克制了。
或许,是我想多了呢?作品真的就是想描绘一个喝酒会喝醉,然后变得软萌的御姐,并没有这么多的意图呢?
现在我敢说了,它绝对不是想的这么简单,绝不是单纯想描绘这个。因为第三集里,发生了这样的场景:
女主回到家,喝了酒以后对男主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然而男主尴尬的告诉她


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我们不过是假借喝醉了这个理由去接触更“真实”的自己。在茫茫社会的压迫中和紧绷中小憩,活回片刻的自己罢了。
即使这个片刻的真实非常短暂,一觉过去,恍若隔梦。就像这部番的长度一样,转瞬即逝。但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片刻的真实,本心不乱,本性不灭。
这是我们活着的理由,也是我们活出的味道。
喝酒不过是个唤醒自我的仪式。
是否真有酒,又有谁真的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