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AI到底行不行
混乱现实篇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 《楞严一笑 法常禅师 宋》
一谈到交通就会有最热门的话题—无人驾驶。本章的结论是:人工智能主导的无人驾驶不是交通的未来。
尽管各大厂拼命去做L3/L4级别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然而现实就是啪啪的打脸。
某鹏,某斯拉,某步---走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前沿的哪个不是官司缠身?这里稍后讨论技术问题,从纯人性化的角度人们能像接受机械故障一样接受人工智能软件造成的事故吗?各个国家还在为自动驾驶造成的事故做法律和舆论的准备。某漂亮国大概率能以一贯的资本主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通过某种法律来为自动驾驶失效导致的事故买单,但身为消费者这是唯一的宿命吗?
技术上讲,无论是纯视觉感知还是激光雷达,都要去解决类似 “那是天边的云还是一辆白色的卡车” 这样的哲学问题,在0.1秒内犯的错误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肯定不是人工智能设计的初衷。 让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棋手并没有生命的代价。但当车手就不一样了。 当初AlphaGo用蒙克卡罗算法战胜柯洁的时候,人类已经没有办法理解人工智能的思路了。 也就是说,从技术上讲除了拔插销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要把研究方向退回到人力驾驶的当前状态,而是指出,其实我们在交通上的认识可能进入了死胡同。 通过对现有工业化成果的全面应用,人类是有可能靠现有技术在驾驶领域解决问题的。其解决方法依靠两个原则: 1. 多平行导轨构成的轨道交通 2. 封闭性交通
第一个原则是在坚持PRT思路的前提下使用可以随时变轨的移动单元作为交通的主体。1. 个人化移动单元解决点对点的出行需求 2. 多轨平行导轨提供足够带宽 3. 能自由变轨的移动单元主体提供灵活性 4. 智能管理的多轨道路系统确保交通的整体畅通 5. 随时上下车的能力提供无缝覆盖的站点密度
第二个原则是交通系统的封闭性,简单讲高铁的安全性是靠封闭性来保证的,所有移动的物体都被实时管理。 在现有道路交通的方式下,这是个奢求。所以必须靠全新的使用城市道路上空 5~8米空域的封闭性轨道交通来解决。那么,就不必要求人工智能去解决卡车还是云的难题了。
人工智能仍然是尖端科技,在智能交通中他仍然有多方面的潜力来发挥作用。 例如线路规划,智能躲避拥堵,流量预测,客户行为偏好等等。 让人工智能去做思考的事情而不是在刀尖上玩命的工作,这样和平利用不香吗?


【名言导读】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 《楞严一笑 法常禅师 宋》
这是法常禅师悟道后临终前给世人留下的诗句。无论多么风光的现在都会随风而逝,人类的命运也会像风一样吗?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已经是目光所及的事情了,何时人们才会认识到智能不是文明的核心。苏格拉底说:ΓΝΩΘΙΣΑΥΤΟΝ(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