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折花
许君子的院子里,各色花草都有。正接受着一场初春的雨的洗涤,这初绽的花便觉添了几分颜色。 彼时许君子正搬来椅子,在屋檐下坐着,静静地看着院中漂亮的景色。他随手端起置于一旁茶几上的一杯茶,轻轻一呡,品着茶中的韵味,一时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中…… 许君子小时候生长在山中,母亲是支教的老师,本是城里人,支教过程中与山里的小伙结识,随后产生感情,走在了一起。 君子小时候并不常在家,除了吃和睡,便在外和小孩玩耍。母亲除了教书,平常便坐在家门口侍弄种满家门口的花草。花开时,君子也在旁边看着,觉得美极了。这时,母亲轻轻地抚摸着他小小的脑袋,微笑着打下他伸向鲜花的手。 母亲平时性情温和,待人也和蔼可亲。但是当有一天,君子捧着一捧菊花破门而入,却看到母亲微愠的脸色。君子当时并没有多想,他笑容灿烂,把花捧到母亲面前,对母亲说:“妈,我想吃菊花糕,你快做给我吃吧!听小胖说他妈妈给他做的可好吃了!我跟他要,他还不给呢!” 母亲接过了花,转身进入厨房,开始做起菊花糕来。君子好奇心强,跟着进去,准备旁观。母亲边做边问他:“花是哪来的?”君子没察觉母亲语气里的阴沉,仍开心地说:“是村东头的那片菊花地啊,小胖说去那摘就好了,今天我就去摘了,摘多一些就能多吃一些。所以我摘了很多的。” 后面母亲没有再说话,静静地做完了糕点。待端上饭桌,君子还没洗手便伸向了盘子,被母亲呵斥一声赶紧跑去洗了手。等拿起糕点吃得津津有味时,君子却发现母亲拿着剩下的花出了门。君子见状连忙跟上去,在家门口拦住了母亲。 君子疑惑地问:“妈,你要把花带去哪里?” 母亲说:“我要带它回它该去的地方。” 君子更疑惑了:“哪里?” 母亲说:“菊花地里。还有,以后,不要摘花了。” 末了她还补充了一句:“再摘我要打你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君子被留在原地,依旧吃着糕点。君子对母亲刚刚的话不以为然,转身又跑到饭桌,一块接着一块,狼吞虎咽,等到吃不下了饱了,就把剩下的包了藏起来。 母亲回来的时候,盘子上早已空空如也,她并没有去追究这事,只是又强调了“不要摘花”之类的话。君子只是敷衍地答了几声,不以为意。 后来他又想去摘花,满足口腹之欲,却被母亲多次阻止。君子正处在叛逆期,他不顾母亲的警告,又摘了很多的菊花,而且还把家门口的花摘了大把,摆放在桌上,专等母亲下班回家。 母亲回来了,看到这般场景,勃然大怒。君子正打算跟母亲理论一番,然而母亲却直接操起鸡毛掸子打他。吃了痛,君子赶忙拔腿跑,母亲追他,边追边喊: “不是跟你说了不要摘花吗?!” “你是不是没把我的话放在耳里!” “你这是要让这些花断子绝孙吗?啊?!” “吃了熊心豹胆了啊!不给点教训是不是不长记性啊?!” …… 追到最后,母亲的声音竟带着些微的哽咽。突然,君子被桌子腿绊倒,摔了个狗吃屎,随后中了一记打,他转过身,下定决心要跟母亲理论理论时,却看到母亲眼角湿湿的。妈哭了?他想,随后下意识说:“妈,我错了!” 母亲却仍是一下一下地打他,但力度也在变小,又仍是说他,语气里气愤有,伤心也有,哀叹也有。见她流下了眼泪,君子更慌了:“妈,我错了!我以后不会再摘花了,我会好好爱护它了!” 到了这里,君子也有些委屈,自己只是想吃东西,为什么这么难呢?以后不摘花了,他却还想吃呢。于是他自己也哭了起来,边认错也边这般想着,这般想着也便没有意识地喊了出来:“我以后不会摘花了。但是我想吃菊花糕,不可以吗?” 母亲听了这话,停了手。君子的心提了起来,却听见母亲说:“可以。” 君子不相信。 母亲又重复一遍:“可以。以后我给你买。” 君子擦了擦眼泪,笑逐颜开。 母亲却说:“笑什么!” 君子低下了头,悻悻的。 随后母亲叹了口气,把桌上的花用布包起,说:“跟我出去一趟。” 君子立马乖乖跟上,母亲将花放到对应花盆的土上,轻轻地摸了摸,以示告别。 到最后,去了那片菊花地。母亲把所有花安置完,坐在旁边大石头上,轻轻地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君子彼时正羞愧难当,听了这话,偷偷看了母亲一眼,小心翼翼地问:“妈,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母亲说:“落叶归根,落花成泥,像它们,落下了却仍奉献了自身,化为土壤的养分。它们啊,最后还是会回到那里。刚刚我们是在送它们一程。” 老实说,君子听得不大懂,但他见母亲搭理他了,就接着问:“为什么摘花会让花断子绝孙啊?” “等你以后上了学就知道了。”母亲说,又看了一眼天色,起身,“该走了。”君子连忙跟上去。 走在路上,母亲忽然问道:“以后还摘花吗?” 君子没料到,但他很快回答:“不敢了,不敢了。”很后悔呢。 “被打得痛吗?回去我给你擦些药。”母亲说。 “好。” 待到君子上了小学,一天他拿着课外书问母亲:“妈,为什么这首诗叫人摘花啊?” 母亲疑惑,接过一看,原来是唐诗《金缕衣》。原诗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母亲笑了,摸了摸君子的脑袋,同他说:“这首诗啊,不能只看表面。表面上,它是在说,花开的时候要折取欣赏,但实际上它是在劝人们要珍惜美好时光,不要等到老了一事无成才想起珍惜,到时除了空后悔也做不了什么。” 母亲点了点君子的头,说:“像你现在,正当青春年少,正是花开的日子,可要好好珍惜啊!” 君子似懂非懂,问母亲:“妈,你现在,也是花开的日子吗?” 母亲笑着:“妈妈的花期,已经过了。” 接着她又说起了花:“我们种花,在花开时欣赏花,珍惜花,这便好了。摘它,是万万不能的。” 还有一天,下了雨,君子从学校到家,捧了一捧挂着雨珠湿淋淋的花,放到一个盆子上。他跟母亲说:“妈,我看这些落花,被雨打得可怜,便将它们拾回来了。”随后他又说:“妈,可不可以让这些花在盆子里多待一会,等它们想家了再送它们回家?” “如何知道它们想家呢?”母亲问。 “渐显枯萎之势,便是它们想家之时。”君子回答。 “行吧。” 君子赏花、拾花,不折花。 君子上初中时,去了山外镇上的学校。学校里种满了花草树木,既宽敞又漂亮。君子是住校的。而当母亲带着买来的菊花糕来看他时,他很高兴,跟他母亲说:“妈,学校很漂亮,同学也很友好。我很好,不用担心。——妈,以后,我要买一座带院子的房屋,然后接妈和爸一起住,院子里要种满花草,一起照顾它们,欣赏它们。” “你有这份心就好了。”母亲笑着说。 高中时,曾有一位同学送了他一朵花。那花却是道边树上摘的。君子接过后将那朵花嵌在绿叶中,转身对那位同学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比起花在人的手中,我还是觉得它在树上最能绽放光彩。欣赏花,其实是一桩妙事。” 这件事后来竟传遍全校,人人皆称君子为一爱花人士也。但当有人在他面前说许君子“爱花人士”时,君子却不点头,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 时间飞逝,已经在工作的君子为他的母亲与他自己买下了带院子的房子,兑现了当年许下的诺言。 春雨绵绵密密,像是下也下不完,但终究有结束的时候。待许君子回过神来,雨已经停了,桌上剩余的茶水已经凉了。他重新泡了一壶茶,分到小杯里。又将院子里被雨打落的花拾起,放到桌上的盘子里。收拾完毕,茶水温度正适合饮用,便唤了一声:“妈,雨停了,花开得好看极了,来赏花吧。” 啪嗒一声,门开了,君子的母亲走了出来,脸上挂着笑容。 赏花也好,拾花也罢,君子不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