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的角度浅谈网络交流的弊端
大家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普遍比较友好,如果不涉及利益冲突,或者遇到脾气特别暴的人,很难吵起来。但在网络上,两个人吵起来像家常便饭一样常见,往往不涉及利益冲突,只是观点甚至喜好不同。至于原因,很多人分析过,比如: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主要是熟人,大家在乎面子,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吵起来后以后不好生活。而在网络上,双方往往是陌生人,吵得再厉害也很难影响到之后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大家迫于压力只能隐藏自己的本性,表现出比较友好的样子。而在网络上,被压抑的情绪都会释放出来,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很多人有攻击别人的爱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攻击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网络上基本不需要,所以语言攻击成为了常见现象。
喜欢在网络上和别人争吵的人普遍年龄偏低,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听他们的观点(有人说如果每个人的发言旁边都显示他的年龄,那么很多争吵都会消失),即使发生在家庭之类私密场景,外人也看不到,交流难以达成,自然争吵也少。
但也许原因没有这么黑暗。两个人在现实中面对面交流,和在网络上和陌生人交流(通常以文字的形式),是存在一个明显区别的。
现实生活中,交流不只是语言的交流,还伴随着情绪的交流。一个人在说话时,会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等和语言无关的东西把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比如一个人本来面带微笑,对方说了一句话后,他的脸马上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更加冷漠,这说明他生气了。即使他接下来的话并不能将这种情绪显露出来,对方也已经意识到他生气了,从而改变沟通的内容或者方式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孩子想出去玩,于是找他爸要钱:“爸,我想出去玩会,给我点钱吧。”如果他爸听了后面带微笑地问“去哪玩?要多少钱?”他可能说出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如果他爸依然说“去哪玩?要多少钱?”,只是脸沉了下来,语气也透露出责备,他更可能说一个比较低的数字,甚至钱也不要了,能出去就行,毕竟搞不好迎来的是一顿训斥。
因为现实生活中情绪可以很容易地从语言之外的地方显露出来,语言本身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和情绪脱离,一个人很可能在开心时和生气时说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当然语气会有区别),而不会让对方误解。大家自然会把这种沟通习惯带到网络上,却没注意到情况已经变了。
在网络上,一个人基本只能靠语言来显露自己的情绪,而因为大家的习惯以及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双方往往无法正常地从对方的文字中获取到足够的情绪信息。同时在网络上情绪的威胁性大大降低。现实生活中,惹恼别人是可能挨打的,至少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在网络上,惹恼别人往往没有什么代价,甚至很有意思。结果就是大家普遍不在意对方的情绪,不知道对方是否已经生气了,也不在意对方是否会生气。因为不需要在意对方的情绪,自己就更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情绪里,从而驱动自己进行持续的输出。
简单说,网络交流是一种严重缺乏情绪互动的交流场景,大家普遍会忽视对方的情绪,并且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情绪之中,从而让交流变成了互相发泄情绪。
这个弊端不只让网络交流变得非常困难,还会影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在网络交流中如鱼得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大相径庭。因为能在缺乏对方情绪信息的前提下顺畅交流的人,往往是不在意对方情绪的(在网络上,大家容忍性往往也会高一些,对某些攻击性的话语可能都见怪不怪了)。如果一个人在意对方的情绪,就会发现在网络上交流就像摸黑走路,可能随便一句话就让对方暴跳如雷,也很难分析原因和避免,非常别扭。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在意对方的情绪,继续只在意语言本身的信息,只会处处碰壁。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交流中变得越来越顺利,很可能他就越来越难在现实生活中和别人正常交流,原因也类似,依然和情绪有关。这往往不是一种成长,而是一种倒退,是一种可以心安理得地忽视对方情绪从而放心输出的倒退。虽然理论上一个人可以兼顾网络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但这就像一个人理论上可以每天都早起并且运动一样,非常困难,大部分人都是无法做到的,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
所以避免网络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网络交流不只会让自己的心情一时受到影响,很可能还会持久地改变自己和其他人的交流方式,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想想自己把网络交流中的习惯自然地带到和家人、同事、老板等人的交流上)。在网络交流中如鱼得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可能已经让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依然感觉在网络交流中困难重重的人也没必要因此懊恼了,这才是正常的现象,这也会不断提醒自己网络交流往往没有足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