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贝多芬第七奏鸣曲 Op.10 No.3的具体解读(终结兼搬运一下)
贝多芬第七号奏鸣曲[爱心][玫瑰]一般被认为是作品十中最杰出的作品,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四个乐章,内容上更深刻,关于这部作品,贝多芬曾对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的人的心理状态,用阴影和光线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
第一乐章,急板,D大调,2/2拍,奏鸣曲式,此乐章华丽灿烂而且明确有力,内容丰富,快速,在结构上比以往的乐曲更有紧凑感,第一主题是由齐奏所奏出的拥有暗示性的动机开始,开始的下降动机是由弱奏奏出,但是所用的是贝多芬独有的富于内含劲力的素材,这一素材不仅在本乐章里随时可见,而且也在完成它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后出现了b小调优美的旋律,这个旋律逐渐增强后,第二主题紧接着在a小调中出现了,展开部是由弱急速,到强而进入第一主题后开始了强有力的发展,展开部较短,再现部中先再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回主调再现,最后是华丽的尾奏,让人感受到切实的结尾
第二乐章,凄凉的缓板,d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是在整个乐曲中最有紧张感的乐章,是一首贝多芬在这一时期所有作品中,表现最深刻的作品,此外这也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独立乐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缓板,这是贝多芬在同一时期中表情最深刻的作品,将此前的变奏之后,接三小节经过部的旋律所组成的小结尾,进入展开部,并以F大调出现沉重的主题,当音量逐渐增强时,这些部分使人感觉到业已具备了贝多芬中期以后徐缓乐章所具有的深度了,在再现部里是将第一主题缩短再现,再现第二主题的尾奏里则将第一主题的动机在低音部奏出,而高音部则流出细腻的分解和弦的伴奏
第三乐章,快板的小步舞曲,D大调,3/4拍,三部曲式,由前一乐章的阴郁气氛一变而成为为明亮的小步舞曲,像这类的色彩突变是贝多芬作品的特色之一,小步舞曲的主题是极为柔和的,中段是G大调,以右手三连音为中心,左手反复跳跃很大的16小节的主题后,返回小步舞曲部分结束
第四乐章,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其主题有发问的动机之感觉,据辛德勒说,这是贝多芬用此动机来表现他的忧郁,并借以问自己:这一下,你还忧郁不忧郁?这个忧郁的动机不断发展,在尾奏中仍非常活跃,最终在趋于平静的结束,第一插部主题开始是D大调,中途则转为A大调,然后是回旋曲主题的发展,此后又以回旋曲主题、第一插部主题,又一次的回到回旋曲主题的顺序进行,在尾奏中,“忧郁”的动机仍在横冲直撞的活跃地进行着,最后乐曲在静静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