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7.1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2023-06-22 13:0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斯大林的著名经济学著作。写于1952年2—9月,先后在《真理报》上发表。编入《斯大林文选》下。

  这部著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总结和概括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的历史经验,批评了了雅罗申柯等人的错误经济理论,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危机加深和资本主义国家间战争不可避免、消灭城市和乡村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等问题,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作出了贡献,而且深刻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重大理论观点。

  本文针对苏维埃国家可以“制定”和“废除”规律的错误观点,阐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遵守它们,不能改变和废除它们,更不能制定它们。对客观规律的任何违反,都会带来混乱和破坏。但是,人们在它们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现它们,利用它们、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为人类造福。文中还论述了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指出一些社会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的。

  文中还论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并着重考察了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形式和特点,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有矛盾的,而“完全适合”这种说法不能在绝对意义上来理解,它只是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通常不会弄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冲突,社会有可能及时使落后了的生产关系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由此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并不是以爆发的方式,而是以逐渐过渡的方式进行的,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这部著作还探讨了消灭“三大差别”的途径问题,提出了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三个基本条件:(一)切实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二)把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水平,用产品交换代替商品流通;(三)发展科学文化,保证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结晶,是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具有实践的指导作用。

《哲学小辞典》7.1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