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末总结(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
1.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ol/L
2.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真皮或间质
3.机化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以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4.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出现一定异型性, 但还不足于诊断为癌的标准。
5.炎性息肉:由于致炎因子长期刺激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局限性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而形成的向表面突出的带蒂肿物。
6.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炎症。
7.代谢性酸中毒 :细胞外液H⁺增加和血浆中HCO₃⁻原发性减少pH值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8.血液性缺氧 :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导致血液携带的氧减少,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出所引起的缺氧。
9.肺结核的原发综合症:既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形成的原发综合征
10.I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11.呼吸性酸中毒 :血浆HCO₃原发性升高,pH值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2.低张性缺氧 :以PaO₂降低血氧含量减少,造成组织供氧不足为基本特征。
13.血栓形成 :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4.纤维性修复 :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
15.心衰细胞:心力衰竭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的巨噬细胞。
16.肉芽肿性炎 :是一类以形成肉芽肿为特征的炎症。
17.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相应的正常组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18.继发性肺结核 是指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
19. 恶病质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乏力,严重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20. 渗出:炎症的特征性病变局部发挥重要防御作用,最基本病变中心
21.病理性钙化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性钙盐沉淀。
22.瘢痕组织 :是指肉芽组织经改造成熟,老化所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23.泡沫细胞:在动脉内皮受损的条件下,血浆中的部分脂质可透入内皮下层被巨噬细胞吞噬,使之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聚集成为脂质核心,是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24.肉瘤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25.蜂窝织炎 :是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2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ol/L
27.原位癌 :只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癌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有时也呈上皮内癌。
28.小叶性肺炎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形成散在的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
29. 等渗性脱水 :水钠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维持在280~310 mmol/L
30. 肺肉质变 :由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使肺泡内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而被肉芽组织机化取代,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31.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2.死腔样通气 某些肺部疾患,如肺动脉压降低,肺动脉栓塞,肺血管受压扭曲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等时,VA/VQ比率增高,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吸入的空气没有或很少参与气体交换,因而与气道的情况类似,即犹如增加了肺泡死腔量,称为死腔样通气。
33.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34.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35.阴离子间隙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量的差值。
36. 向心性肥大 :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可达400g以上,左室臂显著增厚,达1.5~2cm,乳头鸡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
37.种植性转移:当恶性肿瘤细胞侵及体腔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后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填空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膜损伤 、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2. 依据休克的始动环节可将休克分为 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3.心功能不全时心外的代偿机制有心功能不全时
①心率加快
②紧张源性扩张
③心肌收缩性增强;
④心室重塑
4. 外周性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的主要表现是 吸气性呼吸困难。
5.肿瘤的三种生长方式是 膨胀性;外生性;浸润性
6.低钾血症的死亡原因常为 (1)摄入钾量不足,如长期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而又没有静脉补充;
(2)钾排出过多,包括肾外途径和肾途径的钾丢失;
(3)长期静脉补液或静脉营养的患者钾盐补充不足;
(4)钾向组织内转移。
7.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
8.高钾血症时,如果尿液呈碱性,称为 反常性碱性尿 。
9.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中,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为PaCO₂ 。
10.炎症的局部表现痛,红,肿,热,功能障碍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变化包括(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动脉瘤形成(5)钙化(6)血管管腔狭窄。
12. 急性渗出性炎症包括,出血性炎,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浆液性炎
13. 水肿的发生机制有;⑵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⑶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⑸淋巴回流受阻。⑴、⁺钠水潴留
14. 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有,局灶型,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
15. 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变化包括(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动脉瘤形成(5)钙化(6)血管管腔狭窄。
16. 胃溃疡的并发症有穿孔、出血、幽门梗阻和癌变
17. 高血压内脏病变期脑部的主要表现有_①高血压脑病,②脑软化,③脑出血。
18.化脓性炎症可分为3种类型: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积脓
19.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 Ⅲ型或Ⅱ型超敏反应
20,引起心绞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21.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是["动脉功能紊乱期;功能障碍期","细小动脉硬化期;动脉血管病变期","器官病变期"]
22.细胞坏死的主要镜下特点有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3.引起淤血的主要原因有___静脉阻塞;静脉受压;心力衰竭
24.肺脏的换气功能障碍包括__呼吸膜面积减少、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毛细血管血流过快
25. 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的代偿方式有___心率加快 紧张源性扩张 心肌肥大
26. 举出三种感染性肉芽肿性炎___结核肉芽肿(结核结节)、风湿肉芽肿、伤寒肉芽肿、异物肉芽肿、麻风肉芽肿等。
27. 大叶性肺炎是由___链球菌___感染引起的___肺实质___性炎症。
28.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有_
(1)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2)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3)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
(4)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29. 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 变性 和 坏死 。
30. 休克的微循环分期是____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_
31.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属于_____弥漫增生_性炎症,增生的细胞为__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_
32.血栓形成的条件_(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3)血液凝固性增高
33.肉芽组织主要要是由新生的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 ______构成,并伴有
_______________浸润。参考答案: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
3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__ 变质 (2) 渗出 ⑶ 增生
35.门脉性肝硬化的死因有___门静脉高压___肝脑病___肝腹水__
36.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由___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__组成。
37.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最常见的变性是_细胞水肿___,可引起肝细胞___溶解性_坏死。
38. 通气功能障碍包括___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39. 中性粒细胞常见于_______急性_ ___炎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常见于__慢性_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_____寄生虫感染_
40. DIC的临床表现有
(1)出血 (2) 休克 (3) 脏器功能障碍 (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42.诊断肝硬化最典型的组织学特点是肝脏形成 假小叶 。
43.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有___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趋化白细胞
44. 原发性肺结核的播散方式有__淋巴管;血道;支气管
45.心肌梗死根据范围和深度可分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5.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肉瘤 。
46.低钾血症伴有碱中毒,尿液呈 酸性 性,称为 反常性酸性
47.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呼出减少或吸入过多引起血浆中 H2CO3 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酸碱平衡紊乱。
48. 骨折的愈合过程为___(1)血肿炎症机化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3) 骨痂改造塑形期
49. DIC常见病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等。答:常见病因:①感染性疾病:Gˉ或G*菌感染,败血症等。②肿瘤性疾病:胰腺癌,肝癌,食管癌等。③妇产科疾病:流产,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宫内死胎等。④创伤及手术:严重软组织创伤,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
50.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包括_______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51. 低张性缺氧常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______。
52. 肿瘤的扩散途径是____直接漫延__和__转移
53. 血栓的类型有___ (1) 白色血栓 (2) 混合血栓 (3) 红色血栓 (4) 透明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