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北斗出现?中国又一大手笔,新系统投资200亿,美国羡慕了

在建成了北斗系统后,中国又一大手笔,在新系统上投资200亿,就连美国也都羡慕了,它就是鸿雁星座系统,难道第二个北斗要出现了吗?对于鸿雁星座系统,很多人或许感到陌生,但如果说到马斯克提出的星链计划,那么很多人自然不会陌生了,要知道马斯克计划向太空中发射4万颗卫星,从而构建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网络,而鸿雁星座系统很可能就是为了应对星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公布的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当年为了打破美国GPS的垄断地位,中国下定决心发展北斗系统,并且历时多年,成功完成了北斗一代、二代以及三代系统的搭建,整套系统的在轨卫星数量达到55颗,从而可以将服务覆盖整个地球,要知道过去美国光利用GPS就可以轻松威胁任何国家,但自从中国掌握了北斗系统后,很多国家立即抛弃美国GPS,转而投入中国的怀抱,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让美国切实感受到了压力。

北斗完成全球组网还没有几年,中国现在就公布鸿雁星座系统,是否想要取代北斗呢?其实不然,虽然鸿雁系统同样具备导航功能,但并不是为了替代北斗,而是作为世界上功能最丰富的卫星来使用,并且解决一些北斗无法解决的短板,跟北斗相比,鸿雁只是附带导航功能,所以在定位精度上,可能并不如北斗卫星那么出色。
鸿雁星座系统计划由300颗低轨道卫星以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以及任何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双向通信能力,早在2018年,鸿雁星座的首颗卫星就已经发射,预计2023年,这套星链系统将全面建成,作为人类史上功能最为丰富的卫星系统,它的出现也将改变未来航天体系。

要知道过去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人类往往需要向太空中发射大量的卫星,这些卫星不仅占用了轨道,并且退役后也会继续留在太空中,从而带来大量的太空垃圾,而发射鸿雁星座系统,则可以将多款卫星的功能集合到一款卫星上,从而大幅度缩小太空中的在轨卫星规模,中国300颗卫星就能够实现的功能,美国却需要4万颗才能够实现,看来这背后很可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美国打算独自霸占太空轨道,毕竟这么多卫星一旦升空,太空轨道基本上都是美国的了,其他国家根本就分不到机会。
中国发射鸿雁星座,可以有效打破美国的太空垄断地位,并且为中国航天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航天实力的不断提升,发射300颗卫星对中方而言并没有太大技术难度,而4万颗卫星对美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