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周年活动】我跟专栏是互相看着长大的……

2020-08-16 23:57 作者:风格里哦  | 我要投稿

才想起这个活动,离截稿只有一小时了,能写下多少算多少吧。


咦,有点高考作文的感觉了。


“我和文字的故事”——看到很多稿件都直接用这个活动名作为标题,想到一件事。初中的时候政治老师布置暑假实践论文作业,题目方向都随便自己定。我直接弄了一篇《论中日关系》上去,老师找到我,说内容什么都好,就是标题得改改。当时挺不能理解的,我就是在谈论中日关系呀。后来老师耐心解释,因为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还不够论得清楚中日关系这么宏大的命题,你应该根据自己文中提到内容,拟一个更具体的标题。


这大概是最早开始有意识到关于对文字的专业性运用的启蒙。写下文字是没有门槛的,如果你只把它当成一种表达的话,有笔就行。但是写作是一门技法,如果你想让别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就必须掌握更高明的招式。


运用到这儿,就是把“和文字的故事”改成“和B站专栏的故事”吧……(其实是因为时间不够写了)


我是专栏区最早的内测用户。在那之前,我已经在其他很多文字平台发表过内容,同时作为B站资深用户,看到B站推出专栏区的时候是特别兴奋的,终于能在自己最喜欢的网站上发表内容了。毕竟自己平时懒不会做视频,也就能写写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专栏区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无数人成为up主的门槛,让一大群不会做视频开直播的用户,也能以内容创作者的身份活跃在B站表达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情。


随便翻看这次活动区的稿件,大部分人关于文字的故事都有着如出一辙的最大共性——表达自我。写小说连载的、写同人文的、写日记的、励志写爆款文的……大家发现了专栏区这样一块“野蛮纯粹”的荒地——相较其他网站那些成熟运营的文字板块,这里更简陋,也更少那些商业化的冗杂。大家可以安心地写自己的东西,或者仅仅是把原本发表在其他地方的文字搬运过来,虽然大部分人收益点击寥寥,好歹可以蹭一蹭B站本身这个日益壮大的平台。


然后就避不可免要遇到一个问题,没有人看怎么办。现实带来的落差是很残酷的,专栏只是B站的一个分区,不可能享受等同于视频稿件的待遇,绝大部分人发表的文字都鲜有回应。但话说回来,其实视频UP们也是如此,他们竞争压力更大。归根结底这就是现实,平台上总是有很多人在表达,但永远只有少数人收获了最多的回应。


其实想通一点就好,这关乎你对“表达”本身的定义。表达这件事并不是取决于回应的,而是你自己抒发脑海中想法这个行为,才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意义不是反映在阅读量和硬币点赞数上面,而是捷克前总统、剧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现代人的悲剧,不在于他们越来越不了解生命的意义,而是在于他们越来越不对此感到困扰。”


但凡拥有表达的欲望并且用文字付诸行动的人,就已经至少不属于那群“不困惑”的羔羊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一定都是一个完整而浩瀚的宇宙,但你脑子里想的,不写出来,就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只要写出来了,才有机会让人看到。所以——


写就是了。


就像我跟B站专栏区的故事,其实特别简单,用这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就动笔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有没有人看的问题。到这里,我忍不住再回过头去翻翻这次活动页面的引言——


开始写作的契机?在有专栏之前就开始写了。理由自然是想要表达,最开始是看完一部特牛的电影,一部特棒的动画,忍不住想要评论,想要安利给大家。所有契机归根结底就是自己面对哈维尔所说的那座困扰时,忍不住了。写作与其他任何表达或者表演一样,其实不需要什么契机,在你憋不住的时候,自然就会行动起来。


写作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被催稿。


坚持投稿的动力和目标?


三年前,写着写着,第一次在客户端首页上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咦,原来首页不止有视频会被推荐,是谁干的?有点儿开心。


两年前,写着写着,迎来了第一次比较正式的专栏活动,首届文豪试炼场。那个时候沉迷写AKB48的系列连载,这种偏粉丝向的科普显然不好意思去参加,也没有打算特意写一篇,只是在活动期间继续正常更新。结果最后就在第一排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唔,严格来说其实在那之前就被剧透啦~

https://www.bilibili.com/blackboard/activity-bigwriter.html


一年前,专栏2周年。自己的名字继续出现在活动首页最佳作品的展示榜里,但是这次一点儿也不意外了。

https://www.bilibili.com/blackboard/zhuanlan2.html


我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每一位认真努力在B站专栏区码字的UP主们,努力一定有回报,只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瓜熟蒂落。即使像我这样懒散的人,靠着三年断断续续的坚持,也能在这里成为一个有点儿小成就的快落专栏UP主。而因为某些温暖的原因,我可能是全站与专栏区羁绊最深,最特殊的一位专栏UP主。而那些属于我个人的隐秘的种种幸福,也都是源自于最开始的动笔,源自于文字本身的力量。


因此,这个身份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并非名利。专栏区的体量和定位摆在这里,同样一篇文章我发表在微博上可以有单篇100w+的阅读,在B站几千就很开心了。至于激励计划,很多篇文章的收益加起来也就跟视频大UP主的一个爆款作品相当。


但我就喜欢在这儿写东西,就喜欢跟着这样一个从零开始的社区一起成长。在我写下一篇篇文章的时光里,认识了很多喜欢看我文字的读者和同样认真发表自己想法的作者,还有专栏区亲爱的编辑们,你们辛苦啦。这里面有很多比我厉害的人,也有很多稚嫩甚至有些中二的后辈,但是大家共通的特性就是可爱——一种非常珍贵稀有的,属于“文人”的可爱劲儿。


我不是在说理想主义者,且不提这个词如今在网络上已经变了味道。我想说的恰恰是一群非常平凡、困惑、自卑、失落的现实主义者,一边垂头丧气地碎碎念着,一边咬牙切齿地坚持下去。我说的就是能够欣赏我的读者粉丝,跟我一起在输出内容的作者同行,当然还包括专栏的编辑们——当3岁的专栏已经成为很多人寄托精神的一方小天地时,你们的工作事实上已经带有了某种沉甸甸的关于理想主义的自豪。是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份表达在宇宙中的镌刻。


有一位我很欣赏的电影人曾经这么说过,“艺术家曾深切感受到那种由孤独造成的刻骨的恐惧,所以他就特别希望和别人产生共鸣。”——我想,我和那些人一样,都是曾经感受过那种“刻骨的恐惧”的人。害怕还没来得及让别人、让这个世界明白自己脑中那些光芒万丈的精彩。


所以我一定要写下来,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文字,只要想到的、只要还来得及,就要赶紧写下来。我能做的就是不辜负有限的时间继续带头写下去,也鼓励大家一起写下去。就像曾经有人鼓励我的那样,想到什么就立马去做,不要拖。


我知道作为专栏up中的少数派,自己的故事只是个例,我知道每个人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努力一定有回报,当你在心中默念这句话的时候,最后跟着的不能是那个打着弯儿的标点符号。这句话是我的偶像,一个日本女孩的口头禅,后来又有另一个女孩,身体力行地证明给了我看。但你真要问我什么时候成为它的拥趸,嗯——那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生悬命的努力之后。


是啊,听起来很理想主义。可写作本身就是一件理想主义的事情,文艺本身就是为了理想而作的挣扎,而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国度,也正是当初一群理想主义者缔造的结果。所谓哪怕仅仅如此而热血下去,又有何不可呢?当然,如果这句话不能接受,也可以换成一句特现实主义的,也是出自一个中二的日本人之口。《东京爱情故事》的编剧坂元裕二曾经这么说过——


“努力可能会背叛你,但放弃不会。”





【3周年活动】我跟专栏是互相看着长大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