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你所不知道的《绿巨人传》(上)

作 者 :猫 吧 人 工 置 顶 社
时 间 :2 0 1 8 - 0 7 - 0 7
原 帖 :本 文 最 先 发 布 于 贴 吧
本文由猫吧人工置顶社的成员们分工制作,他们是
主笔:幸福的铜锣烧、暗影雪狼Husky、lqx50
艺术设计:Sielrin、阳光Doraemon
文本校对:aidlam

前言
By 暗影雪狼husky
从票房和口碑来衡量一部商业片,当然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手段。以这一标准评价2008年上映的《电影哆啦A梦大雄与绿巨人传》,也确实谈不上成功;不过一部电影既有其商业性,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也有其艺术性;《绿巨人》在商业上的不成功(具体来说是如潮的恶评、对后作票房的影响、导致早期剧场版核心主创之一的渡边的离职),并不影响其艺术性,这在唯美的画面、音乐以及静谧的氛围上都有体现。《绿巨人》更像一杯温热的茶,初品味苦,并不如碳酸饮料等来得爽口、富有刺激性,甚至使有些人皱起眉,但若是细茗便能品出别一番风味。
有些人通过反复地强调绿巨人传的“不成功”以全面、彻底地否定这部作品,我们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在场的各位没有人坚持要说“绿巨人传是成功的”,即便是笔者,都承认其在商业上的受挫,并为渡边监督的离开而惋惜,只是这部剧场版当年带给我们的震撼,使我们久久无法忘怀。十年前还是孩童的笔者已被这部作品别样的静谧氛围所吸引,即使时隔十年之久,也是常看常新;如今年龄渐长,逐渐拥有了能表达这些见解的能力,便集众智,写作了一系列分析文章,将我们所发现的绿巨人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大家。
由于本文结构复杂,字数过万。为了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本文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发布。
目录
一、电影独特的艺术性分析
二、电影世界观的构筑分析
三、电影剧情和人物分析
四、电影立意和表达
五、电影的staff以及影响
一、电影独特的艺术性分析(画面部分)
By 幸福的铜锣烧
我们之所以要分析《大雄与绿巨人传》这部普遍评价不高的剧场版,原因是我们认为该作是哆啦A梦剧场版历史上艺术性最强,艺术手法最独特的一部作品。它本应该获得更高的口碑和评价。
艺术性其实就是审美品位问题。我们认为:该作在画面,人设,音乐,手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较高的审美品位。
先从渡边步先生指导的另一部剧场版切入这个话题:笔者还记得小学时候中国大陆上映了《大雄的恐龙2006》,就和身边的小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看了哆啦A梦的“电影”。从此笔者就知道,“电影”的画面是要比在电视上看的动画要真实很多的。当时笔者年纪还小,不懂何为艺术,只能感叹其画面的细致。长大之后,笔者有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回头再看才发现是渡边步老师独具匠心。此后的《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以及《大雄与绿巨人传》在画面上都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再往后,一些稍显平庸的电影作画水准就和TV几乎没什么高下之分了,以至于笔者在影院里看着都总是感觉不到“电影”该有的感觉。那么本作的作画品位高在何处呢?请看以下分析。
1.壁纸级别的画面
本作的前半部分画面非常精致。例如清晨迷雾下的野比家和夕阳下的野比家。


2.富有生活质感的画面
这是大雄他们的小镇。有空地,有后山,有学校。同时也是你我熟悉的小镇:因为这里也有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小片的菜地、杂乱地堆在街边的碎木和砖块、空中缠绕在一起的电线、很多不太方便的上下坡、墙根生出的杂草,还有不知是谁家晾着的被子和衣服……每一处都极其富有生活感。



生活质感的表现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请看这个画面:夏天雨季的潮湿使得屋子里的角落不免生霉,刚刚擦净的地板映着阴沉沉的日光,这时老屋的墙角边突然探出一颗嫩绿色的小脑袋,这情景就像朽木上抽了新芽那般令人欣喜!

这幅画面非常耐看。微妙的神态动作被安排在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显得非常有真实感。

3.带有“温度”的画面
本作很多画面上的人物组合、人物动作表情都十分考究。不需要一句台词你就能感受得到那真实的、有温度的感情扑面而来,直沁进观众的心里。



多云的天空,静谧的小镇,邻家的公主。

4.具有油画感的色调
渡边步所指导的剧场版画面色调往往很有油画感,可以看得出他本人是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这种“油画感”由以下因素构成:
①用光的考究
②色调层次的丰富
③人物位置和动态安排的考究
④古典油画般沉稳雅致的色彩
以同样是他监督的《大雄的恐龙2006》为例,同样的场景,渡边步能够赋予其独特的氛围和质感。
同样是航时机出发前:《大雄的恐龙2006》和《新大雄的大魔境》对比,
前者的黑白灰层次更丰富,场景具有空间感,在任何一帧上人物的位置关系和动态都非常考究。


同样是夕阳下故事的结束:《大雄的恐龙2006》和《新大雄的大魔境》对比,
前者是古典油画的用光,色调层次微妙而又丰富,人物的位置安排和神态堪称经典。但后者相比起来色彩基本上就是大街上卖的日历挂图的水准了。人物神态也实在是一般,基本没有位置上的巧妙安排。


具体情境分析
1.后山
在画面上来看,无论是整体氛围还是局部细节刻画都让人感受到后山是一个有生命,有灵魂的存在。她静谧优雅,包容博爱。一颗颗大树是她的坚实的臂膀,一阵阵风儿是她温柔的絮语。阳光从树冠之间的空隙洒下,仿佛来自光芒四射的天国。


孩子们围成一圈仰望着她,他们的笑脸映衬着点点阳光,阵阵春风让树枝跳起舞来。这片树林仿佛开了口,她与孩子们说着笑着,蹦着跳着。彼此的心灵之上演奏了一曲《欢乐颂》。

2.绿之星的自然景观
地球上的画面让人感觉很有生活的亲切感,那么异域绿之星呢?从画面上来看,和之前一样是视觉享受。从内容上看,在树小子刚刚来到绿之星时首先展现的是童趣。什么是童趣?我认为童趣是一种能让成年人看了都能够体会到儿童时代的某种美好感觉的东西。童趣和幼稚不是一回事,'幼稚是简单平庸的儿童审美,童趣是富有感情的精巧安排。
这就是童趣






相比之下,像这样的画面就算是幼稚。因为它简单、平庸,纯粹用讨好儿童的元素堆砌而成。(《大雄的宇宙英雄记》画面)


3.绿之星的人文景观
政治景观
经过了一段童趣的轻松片段之后,电影又进入了对绿之星政治生活的描写。整体氛围《新大雄的铁人兵团》开头的大会有些相似,但绿之星的政治相比较麦加托比亚而言显得庄重、有仪式感。这一段中,公主的的服装、演讲、动作、神态以及礼仪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暗示了一个古老王国的尊严和历史。

乡村景观
这就是这个古老王国毫不起眼的一角的古老村落的面貌了,这里保留了这个星球人们原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信仰。这里的画面有着童话一般的梦幻风格,和绿之星议会那样的现实仿佛是两个世界。 在这里渡边步有意地采用了大量场面巨大的构图。比如说下面这张,这样的画面不仅只是拥有梦幻的感觉,也揭示了人类和自然力量的关系。大雄、哆啦A梦、静香、胖虎和小夫、人类其实只是这棵大树下非常渺小的存在,远不及它一条根系粗。这让人想到人类一面仰赖着大树的慷慨,一面却妄图占有它。真可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温柔而沉默的大树,在夕阳下显得很有神圣感。

电影独特的艺术性分析(音乐部分)
By lqx50
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优秀的配乐。绿巨人传作为哆啦A梦电影史上蕴含思想较深刻的作品,影片整体较为严肃,与哆啦A梦一贯的欢乐氛围为主的风格大不相同。而本作的氛围让沢田完的配乐功底得以大力伸展,创作了多首哆啦A梦电影配乐的名曲。
在《Doraemon Sound Track History 2》中一共收录了19首绿巨人传的配乐。下面是以音乐与场景结合为重点的部分曲目分析。在阅读下面内容时,最好与OST一同欣赏。
1.宇宙からの警告(来自宇宙的警告)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为植物星人对于地球植被的破坏感到愤怒,决定制裁地球。这首曲子以提琴颤音和不悦耳的旋律,渲染了严肃紧张的氛围,为全片奠定了基调。
2.森たちは生きている(森林们是活着的)
这首曲子的开头在大雄发现一棵小树苗时出现。本曲木管部分模仿鸟的演奏、竖琴为装饰、弦乐为背景渲染了后山安详的氛围,并为后来温柔的大雄将树苗带回家作了铺垫,也意味着大雄与树小子美好友情的开始。
3.はじめまして、キー坊(初次见面、树小子)
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在大雄和树小子互相观察时出现。提琴声部有节奏的断奏和时不时出现的长笛旋律表现了他们互相的好奇。后半部分调皮的演奏则在树小子和大雄妈妈见面时出现,树小子跳到妈妈头上让妈妈吓一跳,这首曲子很好地展现了树小子的调皮性格。
4.キー坊のいたずら(捣蛋树小子)
顾名思义,在树小子对玩球的胖虎和小夫捣蛋时出现,与上一首的后半段有相似的旋律。
五人组与树小子来到后山,树小子唤起后山的森林与它一起摇曳,此时出现的是“森たちは生きている(森林们是活着的)”的后半部分,合唱伴随着弦乐与竖琴的上下滚奏,之后逐渐加入木管高声部和铜管副旋律让人充分感受到神圣的大自然与树小子的神奇力量。
5.新しい世界(崭新的世界)
在五人组坐飞机在俯瞰绿之星上空时出现,弦乐的大气与铜管的激昂旋律结合,展现了一副生机勃勃而宏大的绿之星的画面。
6.ようこそ、緑の惑星へ(欢迎来到绿之星)
这首三拍子的曲子结合了非洲与南亚风情,展现了绿之星会议前植物星人们热烈欢腾的景象,令人翩翩起舞。
7.森のセレナーデ(森林小夜曲)
这首曲子是在五人组到森林住民的村落时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同样是三拍子,短笛旋律很悠扬,整曲优美而不急快,展现了悠闲的村落生活和原始森林的美好环境,与上一首展现的热烈欢腾的绿之星“城市生活”形成对照。
绿巨人传的主题曲的纯音乐版在五人组和莉蕾以及亚玛一起吃森林果实时出现,相当于本作的插曲,展示了莉蕾公主由自傲到被森林住民的朴实感化而变得开始亲民的过程之一。
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出自“キー坊とボク(树小子和我)”。第一次的钢琴+弦乐版出现在大雄和哆啦带树小子在外面散步时,渲染了轻松友好的氛围。第二次的铃铛版则是小朋友和树小子一起玩水时出现。第三次同样是铃铛版,是在树小子回到被绿色液体覆盖的地球时,看到埋在液体中的小朋友的喷壶时出现,形成了前后呼应。之后树小子的愤怒力量使其成为巨人,马上承接“树小子、成为巨人”这首带有恐怖气息的曲子。第四次,OST的完整版本出现在电影高潮部分,从情况危急时大雄奋不顾身给树小子浇水,终于树小子复活,到大家平安无事,整曲一气呵成。主旋律出现在大雄不顾结果给树小子浇水时,容易让人联想树小子与大雄和大家的美好回忆,为他们的坚固友情而感动。
8.命をつむぐ全てモノたち~この星に生まれて(编织生命的万物~在这星球诞生)
这首第一次出现是在森林住民讲述自己星球的古老传说时。第二次则是绿之星的长老让地球复苏的整个过程,开头竖琴持续的三连音演奏似乎像是在进行生命的编织,而其后的弦乐则如生命的茁壮生长,再到高潮加入合唱部分,电影中地球成为一片花的海洋,歌唱着自然与生命的大和谐。
本首曲子在哆啦TV版的有名场景中也有使用,例如《哆啦A梦漫长的一日》中大雄认出戴恩佳是哆啦的画面。
9.さよなら、キー坊(再见、树小子)
这首曲子是本作中感动三连曲的最后一环,也是最让人hold不住眼泪的一首。树小子向大雄表达自己想要去宇宙学习的心意。树小子与大家道别时,安静的钢琴旋律渲染分别的伤感,然而大雄却能保持微笑。其后弦乐声部逐渐变强,加入合唱部分,情绪突然飞涨。大雄紧紧抱住树小子掉落的鞋子。一声“再见、树小子”后,大雄也开始流泪,但始终保持笑容。最后明亮的铜管加入,所有声部齐奏,奏出恢弘的结尾。大雄知道,树小子长大了,为它能够追逐理想感到欣慰。地球恢复正常,之后也有需要完成的未来使命。本曲结尾的情绪是一种乐观与对未来的展望,因此恢宏浩大。
至此则是本作配乐曲目的分析。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着宫崎骏作品的影子,我认为沢田完本作的配乐可以成为其影子的一部分,即有着久石让的影子。久石让的配乐配器丰富、技巧多样、节奏富于变化。而沢田完的配乐与之相比可以说是简洁风。不过人们在久石让的配乐中记忆深刻的名曲,其旋律大多是简洁而动人的。《幽灵公主》作为相似题材的电影,其中的令人感动一曲《アシタカとサン(阿西达卡和珊)》从旋律到配器都朴素简单,但却能很好的应和场景和感情,简单而动人。沢田完在本作中的“树小子和我”、“编织生命的万物~在这星球诞生”、“再见、树小子”这三首曲子中充分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功力。在哆啦A梦这样的作品中,我们或许确实不需要太多让人震撼的战斗音乐、极致完美的场景音乐,需要的是能够升华故事感情的动人的旋律。这些配乐无疑也是哆啦A梦剧场版总是能戳中大家泪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电影世界观的构筑分析
By 暗影雪狼Husky
(一)概述
绿之星绝大部分地表被植被覆盖,水资源充沛,养育了广阔森林及草原,作为“绿之都”国家首都的城市也坐落于巨大的湖泊中央(图1左下角)。绿之星也不乏壮阔的地貌,电影中的村庄便坐落于贯穿整颗星球的深坑边。


目前“绿之都”国家似乎统治了绿之星绝大多数的土地,但仍有其影响力未到达的地区,悬崖边村庄的居民似乎并不了解外界的事物,包括“绿之都”国家的存在。
(二)政治

“绿之都”虽然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全宇宙植物议会),但君主仍然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此时的君主是女王(公主)莉蕾,但片中由于莉蕾幼年时期双亲便已去世,出于对他们的思念,她封闭了内心,对政治毫不关心,因而将政权全权委托给摄政的老臣希拉。

而希拉作为绿之星的政府首脑,在莉蕾不愿执掌朝政的情况下摄政,并且从希拉的言行以及他对莉蕾的态度来看,其身份应属于前朝元老(莉蕾父亲时期的权臣)。他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能够利用莉蕾作为皇室成员的号召力操纵议会的表决结果。在剧中,他指示莉蕾对议会发表了一篇煽动性的演说,使得议会通过了以灭绝人类为目的的法案。他甚至暗中培养了生化武器“绿兵”,并在不知会莉蕾、议会的情况下投放至地球。
不过从头到尾作为君主的莉蕾是“绿之都”拥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即使是权臣希拉也需要借助其权威与号召力才得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因为议会似乎相当看重作为君主的莉蕾的意见。无论是起初主张通过强硬方式解决地球问题,还是最后莉蕾在议会上呼吁“再给给地球人一百年的时间”并结束战争,都获得了议会的支持。唯一的不同是前者是遵从希拉指示的结果,而后者是莉蕾自己的意志,也标志着她重新执掌朝政。

(三)历史和传说
遗迹的秘密
在《绿巨人传》的故事发生的时代,绿之星已经开始将眼光投向宇宙,“全宇宙植物议会”之名也表现了其设立的目的。绿之星的大地是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宏伟的远古遗迹正在大地的深处腐朽……


关于遗迹,森林原住民之间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大的城镇,住了很多很多人。
有一天,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出现,说:‘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
于是,从其他城镇也跑出来了几个同样的小子,开始争夺世界。
争夺越来越激烈,终于世界开始燃烧 天上掉下的火团,仿佛要将一切烧尽。
这时候,土里出现了一棵大树,保护了还留在世上的人们,
因为大树的力量,这个世界又复苏了。
—— 关于绿之星历史的传说


传说描绘了绿之星的过去所发生过的一场几乎将文明毁灭的战争,而最后由于“大树”的出现使文明免于毁灭。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毁灭性战争,同毁灭性武器“绿之巨人”密不可分。比起电影中的隐喻,漫画版更加简洁明了: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兵器“绿之巨人”曾经在远古战争中被使用过,并且由它在地球上所表现出的破坏力可知,它应当是在那场战争中使得绿之星上的文明几乎毁灭的元凶;电影中村民所讲的传说中描述的“几个小子争夺世界”,在漫画中则表现的更为明确,即公主莉蕾所讲的:远古战争即绿之星上植物与动物的战争,而植物方使用毁灭兵器“绿之巨人”,几乎使动物方陷入灭绝的境地,这也是绿之星上没有动物的原因[1]。

所谓的绿之巨人,它的诞生来源于偏见、狂热和仇恨,它的力量窃取于绿之星本身。一旦苏醒,它的破坏必将毁灭一切,包括动用它的人。 电影中民间传说有这么一段:“这时候,土里出现了一棵大树,保护了还留在世上的人们,因为大树的力量,这个世界又复苏了。”因为电影中唯一出现过造型类似的“大树”只有作为毁灭兵器的“绿之巨人”,所以村民所崇拜的“大树”形象上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来源于远古时代的毁灭性兵器“绿之巨人”。但作为毁灭兵器的“绿之巨人”肯定是不会保护人们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远古战争动用“绿之巨人”之后,并没有什么“守护者”、“保护了还留在世上的人们的大树”,人们所坚守的“爱”才是真正在末日中守护了他们自己的东西。关于这里所说的“爱”的确切意思,长老说过这么一段经典的话:
所有编织生命的人啊,还有大雄 、树小子。我将你们的身姿与远古的我重叠了起来。
一个人和一颗种子,这就是这个星球的开始。
彼此思念的心,生命让生命延续,
一直保留下来关怀他人的心,将人们引向繁荣的同时,大家却将它忘了。
我用最后的力量,现在便向你们传达:
一切生命都是因互相扶持才形成了宇宙。
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爱。对,宇宙充满爱。
我相信,掌握着未来的你们一定能将这份爱培育地更伟大。
—— 长老
“彼此思念的心”、“关怀他人的心”、“互相扶持”
是的,这才是真正守护了人们的事物。
长老的传说
除了“绿之巨人”之外,“长老”也是绿之星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长老就是这颗星球意志的化身。在很久以前,它凭借“一个人和一颗种子”创造了绿之星。

自绿之星形成之时开始,在苍茫的岁月里,在浩瀚的宇宙中,长老看尽了一切。因此,在它面对虚伪、仇恨、毁灭这些把戏时,它只是轻轻一笑而已。而在坚守着“爱”的人面前,例如大雄、树小子,长老尽一切所能帮助他们。因为它深知“只有相互扶持才能形成宇宙”。长老的力量就是这颗星球的力量,而力量的化身则是它拿出的羽毛。

电影中长老多次给了树小子这样的羽毛并且显示出了神迹。最终,羽毛被希拉窃取,成为了绿之巨人窃取绿之星力量的道具。在绿之巨人失控并对绿之星本身造成巨大破坏之后,长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再次治愈了大地。
《大雄与绿巨人传补完计划》上篇 完
参考资料
[1] 岡田康则 《电影改编漫画版 哆啦A梦 大雄与绿之巨人传》青文出版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