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国默恩塞尔武装塔楼,还有人试图在上面建立国家

二战时英国为了抵御德军的进攻,在泰晤士河口和默西河口建造系列武装塔楼,它们的设计师名叫盖伊.默恩塞尔(Guy Maunsell),因此这些建筑“以父为名”称为默恩塞尔武装塔楼,或者默恩塞尔堡垒。

伦敦对英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战时英国集中大量高射炮来保卫它,不过这些高炮阵地都建在陆地上,德国空军很快发现他们可以沿泰晤士河道飞行,如此便能避开英军的地面防空火力,不仅如此德军还能携带水雷封锁航道,打击伦敦的运河。
反观英军一方,他们对德军这种变化感到有些棘手,要想在运河口建立防空阵地最快的办法就是派几艘防空战舰过去,不过这种方法会堵塞航道,影响商船的航行,并且一旦德军对军舰发起攻击,这些船在狭窄的航道里不容易躲避。

大约在二战前的100年,英国就已经开始在河口附近修建要塞,一战时更是在水里修建Nab塔,这是一种用来预防潜艇偷袭的建筑,类似于前哨基地,默恩塞尔设计的武装塔楼与它相似,不过后者是预先制造然后运到合适位置安放。

默恩塞尔武装塔楼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两根大型空心混凝土柱上搭建平台,它被称为海军堡垒,因为由皇家海军负责管理。这种塔楼有一个51×27米的矩形底座,两根混凝土柱子高18米,直径7.3米,厚度超过9厘米,顶部用钢材搭建平台,整体重量超过4500吨。

海军堡垒宽敞的平台可以修建指挥、住宿所需的房间,最多可以容纳100名驻军以及相应的生活物资,一次补充可以独自支撑几个星期。平台的前后各布置一座QF 3.75英寸高射炮,二级甲板上布置2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另外还有一部搜索雷达。

海军堡垒可以充当防空前哨基地,利用雷达或者目视观测来袭敌机的航线、规模等,起到预警的作用,同时还能用它的高射炮发起攻击。堡垒本身驻守在航道旁边,也能预防敌人潜艇、鱼雷艇的偷袭。

另一种武装塔楼以钢铁为主要建筑材料,它们被称为陆军堡垒。每个陆军堡垒由7个塔楼构成,它们像一些海上钻井平台一样用钢铁支撑起来,每个塔楼都有2层结构,可以为驻军提供军营和仓库。

陆军堡垒有一个塔楼用作指挥中心,4座安装QF 3.75英寸高射炮的塔楼在德军来袭方向围绕指挥塔呈半圆布置,在指挥塔的后方一座塔楼上安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另外还有一座前出的塔楼,它距离指挥塔较远,顶部安装一台探照灯。在塔楼之间修建有通道,允许人员、物资互相流通。

整个二战期间英国建造了多个海军/陆军堡垒用来保护重要地区,除了泰晤士河口之外,在肯特郡、埃塞克斯郡海岸线等附近都有默恩塞尔武装塔楼,还有一些地方(如亨伯河)的建造设想没有完成。

这些武装塔楼在二战时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例如泰晤士河口的塔楼击落了22架飞机和约30枚V1飞弹,为保护伦敦工业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些塔楼在50年代被放弃,此时的它们已经失去价值。

退役后的默恩塞尔塔楼结局不尽相同,有的被海水侵蚀坍塌,有的被人工拆除,有些则被“海盗电台”当成了基地,所谓海盗电台就是那些没有获得许可的无线广播,这跟60年代西方的流行音乐发展有关,因为当时国家海岸线标准还不是12海里,因此有些废船和默恩塞尔塔楼就在国际海域内,在这里进行广播不仅不违法,还可以大量播放当时官方广播不播放的流行音乐,深受年轻人喜爱。

最离谱的应该是西兰公国,这是一个不被国际承认的迷你国家,在1967年,Paddy Roy Bates和他的同事以及家人从一群海盗广播公司手中夺取了Roughs塔楼,这座塔楼位于萨福克海岸附近,距离陆地12公里,当时属于公海。随后Bates宣布Roughs塔楼独立,成立西兰公国,制定了宪法、国旗、国歌、货币、护照等,这个不被承认的国家还发生了叛变、外敌入侵等事件,“亡国”后成立了所谓的流亡政府,其签发的护照又为国际犯罪提供了便利,总之这是一个影响力不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