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大队圆满完成“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检验队伍遂行跨区域地震救援任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队伍战备训练水平,4月25日至5月11日,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天水大队出动65名指战员,动用7台车,累计机动1800余公里,历时16天,圆满完成了“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任务,有效检验了队伍遂行地震救援任务能力。
千里机动 跨区作战当先锋
千里远程机动,能否实现全程“车不掉漆、人不掉队、始终士气昂扬”的目标,按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是衡量队伍机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事关演习全局和成败。机动前,大队党委深刻领会上级决策意图,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机动检验阶段若干措施,细化各级组织任务分工,划定干部骨干责任田,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进一步明确带车干部、驾驶员、车长、观察员、信号员、安全员职责要求。机动中,政工小组及时整合力量,将各车厢内的文艺骨干编成“战斗文艺组”,通过“车厢麦吧”、“才艺比拼”等形式,让每名队员亮出绝活、秀出才艺,一路颠簸,一路欢声笑语,队员们你争我抢,小小的话筒、窄窄的过道,将长途机动的疲累一扫而空。车队行驶到兰州市永登县服务区的时候,总队政委许长友驱车看望即将赶赴任务区的全体指战员,总队首长的到来为全体队员振奋了心神,也提前预祝了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厉兵秣马 真打实备铸忠诚
此次任务,大队主担负浅表搜索、建筑障碍物移除、斜面墙体支撑、矿井伤员转移救援任务,任务实地对接后,立即针对相关科目展开训练。理论先行,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动作要领,再图上摆练,模拟地震废墟现场,进行反复推演,最后再合理编组,在营区训练场制作简易训练设施,轮流组织训练;倾斜墙体支撑重点突出三角支撑理论学习、墙体尺寸角度丈量测算、木支撑构建制作;建筑结构移除重点突出废墟人员搜索、绳索倍力系统制作、卫生救护、伤员搬运;浅表废墟搜救重点突出多模复合型生命探测仪、多功能音视频生命探测仪、顶撑、剪扩、切割装备操作使用;矿井救援警戒重点突出警戒人员点位布控、安全观察信号人员发出信号等内容训练。为圆满完成救援作业,教练员主动请教金昌消防救援骨干,不断在提升训练标准上下功夫,加强实地实演,全要素、全装备开展各科目训练,只有把训练当做实战,才能在灾难事故救援中做到专业高效,只有在实战中不断锤炼救援本领,才能深刻践行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纵横连理 政治工作聚人心
“政治工作不紧贴备战实战,就会像汽车挂上空挡,油门踩到底,也是不前进……”此次任务机动路途远、出动人数多、时间持续长、科目难度大、防疫要求严,指战员前期易兴奋激动,后期易疲惫厌战。大队深刻把握人员思想动态变化规律,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基调,把讲清参加演习的重大意义、重大使命、重大机遇作为调动参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有力抓手,突出内部关系、职责使命、形势任务、保密安全等教育,确保指战员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精神。出征前,隆重召开誓师动员大会,进一步凝聚思想意志,号召全体队员以此次演习为契机,展示最强救援战力、最佳形象风貌、最硬工作作风;任务现场,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集中辅导教育分化到车厢中、帐篷内、演练场,细化到集合点名、演练间隙、休息之余,鼓励指战员谈感受、讲体会、述心得,深化教育效果;创新开展集合列队小演讲、训练间隙小教育、新老搭配小互助“三小活动”、战地小简版等,搞好一队一班现场鼓动,政工干部、理论教员经常性开展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谈心谈话活动,常吹“耳边风”、常讲“大道理”、常辩“是与非”、常鸣“警示语”,不断强化指战员职责使命意识,激发参演热情。






谨小慎微 安全管理束心神
“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安全管理工作是队伍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持续性、基础性的保底工程。针对此次演习机动路途远、出动人数多、科目难度大、防疫要求严的实际,演习前,大队及时派出勘察人员前往演习场地,勘察机动路线,分析研判安全形势;中途休息时,及时派出现场警卫,督导落实安全和防疫要求,同时,每到休息点及时召开干部骨干讲评会,总结问题,查找隐患,及时提醒,防止因车速过快、疲劳驾驶、路况不熟等发生安全问题;任务期间,大队专题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针对人员思想、日常管理、疫情防控、任务安全、训练安全、饮食安全、防寒保暖等认真查摆,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明确责任,把“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有效消除了任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022年5月11日上午11时,大队圆满完成“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任务,下步,大队将以转化此次演习成果为契机,持续从难从严,切实抓实战备训练,积极探索训练新方法、新路子,针对性的开展搜索、支撑、破拆、通信、绳索、个人防护等实战应用训练,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感,认真研究解决地震救援中各项难题,逐步完善作战体系,坚持实战实训,不断增强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队伍攻坚制胜的能力。
